山东民生网:首页 > 民生互动 > 山东榜样

临沂敬老院8名服务员照料70多老人

时间:2011-10-05 10:13:20  来源:齐鲁晚报  作者:贺可功

1.jpg
高新区中心敬老院唯一的医生郑建芳在给院里的老年人做健康检查。 贺可功 摄

  临沂市高新区中心敬老院里住着马厂湖镇附近几个村的70余位老年人,然而,仅靠8名服务人员照料老人们的吃喝拉撒、医疗保健。5日是重阳节,敬老院服务人员呼吁更多的人加盟老年人服务行业。

  58岁服务员 一天蒸100多个馒头

  铃,铃,铃……4日,早上7时30分,临沂市高新区中心敬老院的吃饭铃响了,几十位老大爷、老大妈从屋里出来慢悠悠地走进食堂准备吃早饭。

  “几位老哥吃饭了!”每天早上敬老院工作人员刘德英都要挨个屋叫人吃饭。

  记者在敬老院的菜谱上看到,上面密密麻麻写满了各种菜肴。这都是为院里的老年人准备的,除了几种常做的菜,有几种菜是专门为患病的老年人准备的。

  “除了我,敬老院里还有两个厨师,他们做菜,我做饭,我一天能蒸100多个馒头。”刘德英说,院里就她自己做饭,如果她请假,院民们吃饭就成了问题,所以她一般不请假,即便是请假也要做足了饭,好让院里的老年人能及时吃上饭食。“一天三顿饭,一顿也不能少。”刘德英说,平时早上5点起来煮稀饭、蒸包子。过了10点就要开始做午饭,下午3点开始做晚饭,一天忙下来浑身酸痛。刘德英说,她今年也58岁了,每天做这么多饭,总感觉心力不足。“要是有人来帮帮我就好了。”刘德英感叹道。

  全院只有一位医生24小时为老人服务

  4日一大早,敬老院72岁的李大爷又来到卫生室,“我可能血压又低了,过来量量。”卫生室的医生郑建芳准备好器械给李大爷量起了血压。

  郑建芳是高新区中心敬老院卫生室唯一的医生,2007年从卫校毕业后,到了马厂湖医院工作,后来镇政府与敬老院联合组建了敬老院卫生室,她报了名,经过考试选拔被分配到这里。

  在卫生室工作期间,郑建芳吃住在敬老院,每天24小时负责全院70多位老人的医疗保健。为每位老人都建立了健康档案,每月做一次常规性体检,平时一些感冒发烧、头疼脑热等常见病都可以在这里得到很好的治疗,发现大的疾病也会在她的照料下及时送到大医院治疗。

  “敬老院的卫生室只有一个医生,如果郑医生不在,院里老年人的医疗保健就成了难题。”临沂市高新区中心敬老院院长刘学照说。

  “老人们年纪大了,平时身体不适的情况时有发生,院里还有一些身体不便的老人需要特殊照料,每个月都要为院里的老人做一次体检,这些只靠我自己来做,实在是太紧张了。”郑建芳说。

  应聘的年轻人上两周班就走了

  “除了办公人员,敬老院只有8名服务人员,他们负责70多位老年人的饮食起居。”刘学照说,人手不够用成了敬老院的难题,去年,敬老院曾经想招聘一些年轻人来工作。

  “年轻人精力足,照顾老年人也方便。”刘学照说,他们委托市里的人才服务中心帮忙招聘些工作人员,但来应聘的几个年轻人来上了两周的班就走了,大多嫌这里工资低活累。

  刘学照有些无奈,他说,我们想了很多办法留住这些人,但后来一个个都走了,最后又剩下刘德英、郑建芳、李现春等8个人。

  敬老院仅有的几个工作人员让刘学照捉襟见肘,人手不够用,对老年人的服务就不到位,这让他心急如焚。

  “有一些需要特别照顾的老年人,白天需要看护,晚上也需要人陪着,我有时也插手帮忙。”刘学照说,这几天敬老院正在扩建,新建几套服务设施,今后,人员紧张的问题可能会更加突出。

  “曾经也有兰山区的几位老年人要求入住,被我们谢绝了。”刘学照解释,敬老院服务人员少,太多老年人入住也会增加服务人员工作量,容易造成服务水平的降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