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民生网:首页 > 民生互动 > 山东榜样

车辆少让路 济南120路上很尴尬

时间:2011-10-06 13:58:54  来源:齐鲁晚报   作者:齐鲁晚报

  前日上午9:15许,一阵阵急促的急救车警笛声在济南市闵子骞路上响起,可行驶在路上的车并没因此而有任何“异动”。驾驶员无奈之下,只得将车开上了路边的人行道。对此,急救人员经常开玩笑说,“110、119、120都有警笛,可人们最不怕的就是120。”4日,记者到济南市急救中心进行了6个小时的急救体验。

  白天1分钟内要出车

  上午8:30,济南市中心医院院内,济南市急救中心医生吕军的又一个白班正式开始了。按照安排,一个急救组由四人组成,包括医生、护士、司机等。吕军所在的急救组除了他本人,还有医生马帅克,护士杨洋和司机段继新。

  9:13,第一个救助电话到了。患者位于闵子骞路26号一栋居民楼里,是一位意外摔伤的老人。拿起出车命令单,吕军和他的组员们就冲向了急救车。“我们规定,白天1分钟内要出车,晚上可以放宽至2分钟内。”济南市急救中心急救科主任李立新说。

  30秒左右,记者跟随吕医生一组人登上急救车出发了。

  练就高超“抢路”技巧

  “现在主动给急救车让路的还是比较少。”在路上,今年51岁的段继新告诉记者。近30年的经历使他练就了高超的“抢路”技巧。

  他使劲瞅着路况,以便发现哪儿有“空”就赶快“插”过去,“别看响着警笛,可主动给我们让路的很少。没办法,只能自己找‘路’,尽快赶过去啊。”在一处交叉路口,由于前面挡着的车没有让路,段师傅无奈将车开上了路边的人行道。

  “也不是所有人都不愿给我们让路,而是有的时候确实是没法让,一让路他们就违规了,要罚钱。”在近30年的急救生涯中,段师傅也碰到过许多愿意让路的人。但是,碰到十分严重的堵车,他也无能为力。

  12:30,吕军一组人当天第四次出车。患者是一位57岁的糖尿病患者,体重达160余斤。“这个不像第一个患者,人少了根本抬不动,而且楼梯很窄,很难抬。”最后,在患者家人和朋友的帮助下,吕军一组人终于将患者抬上了急救车。然后,吕军双手捂着腰上了车,嘴里不停地喘着粗气。

  急救人员的心声

  全力救人有时还落埋怨

  “我们尽全力去救人,但却落得一身埋怨,这是最委屈的。”采访中,急救车的医生告诉我们。“有时我们已尽力了,但家属还是嫌慢,打电话过来骂……”调度员很多都是20多岁的小姑娘,很多被骂得含着眼泪接电话,中午饭也吃不下去。

  “有的人晚上打来电话,却说不清楚自己小区的具体名字、门牌号,为这个耽误了时间也责怪我们。有时候,我们让患者家属到路口迎一迎,可有的家属不愿去,还埋怨我们这个那个的。”吕军医生摇摇头。其实,有时候即使说准确了门牌号也不那么好找。吕军告诉记者,他就曾经走过不少“弯路”。“工业南路上有几个门牌号,从工业南路上就进不去,要到其他小路上才能转进去。洪楼南路那边也有几个门牌号不好找……因为这些去晚了,患者也会埋怨。”“不过,想想病人家属的心情也可以理解。哎,想想能把病人救过来,再大的委屈忍忍也就过去了。”吕军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