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1-11-06 11:52:23 来源:大众日报 作者:大众日报
10月2日,正逢国庆,记者来到泰安市泰山区花园社区,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站式服务大厅,治安、社保、医疗、养老、计划生育、志愿者服务,每项职能都有专门的服务台。
据了解,如今,不只是花园社区,全区69个社区居委会都是如此。老百姓以前办点事经常要跑好几个部门,现在不出社区就能全部办好。
作为“全国和谐社区建设示范城区”的泰山区,把社区服务管理作为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突破口,实现了“服务零距离、管理无缝隙”。“社会管理创新的最佳状态是善治,”区委书记宋洪银认为,“我们就是从社区善治这一起点出发,走出了一条适合现代城市管理的新路子。”
建立利益诉求“绿色通道”
8月5日,岱庙街道花园社区召开“协商议事会”,60多位居民代表把30多平方米的会议室挤得水泄不通。居民们围绕“天然气改造”“一户一表”等议题,讨论得热火朝天。“不管是居民还是干部,只要有意见,有疑惑,都可以在会上拉一拉。”65岁的李振玉老人说。
“协商议事会”是泰山区推行的“3+2”居民自治制度的一项重要内容。3即社区民情恳谈会、协商议事会、居民代表大会“三会”,2就是“两公开”,即决议公开、结果公开。“3+2”制度推行一年多,全区69个社区讨论议题2100多个,采纳群众意见700多条,解决热点、难点问题900多件。
与“三会两公开”相辅相成,泰山区今年在所有社区建起“民情诉求站”,吸纳离退休干部、法律工作者、宗教人士参加。涉及法律的事务,请相关法律专家指导后再沟通、协商,协商不成,通过法律途径解决;属于家务、邻里纠纷及民族问题的,请离退休干部和宗教人士参与调解;涉及利益诉求的,及时通报政策,耐心做好解释。
多元服务打造“温馨家园”
将大社区划分成若干小网格,每个网格配齐协管员,依托网格整合志愿者、楼长和辖区单位、物业公司、社会组织等各类力量,为居民提供“精细化”贴身服务。今年年初,一种全新的“网格化”社区管理模式在泰山区推行。
以一个网格300户、1000人左右为标准,泰山区将全区69个社区划为480个网格。“一个网格”全覆盖,“一员管理”全负责。后七社区党支部书记张广栋告诉记者:“网格最大的好处就是拉近了群众和社区之间的关系,一有问题,不管大小,这支专群结合的服务团队会在第一时间内解决好。”
“这是我的‘电子保姆’,有困难摁一下,社区就有人来帮忙了。”在岱庙街道迎暄社区,居民罗继香指着卧室里的“一键通”高兴地说。据了解,泰山区把3000多户弱势群体居民的信息录入信息服务系统,并免费安装了“一键通”呼叫器。
以社区服务信息指挥中心为枢纽,泰山区还建立了社区“一键通”、“一线通”、“一卡通”和“一家通”四个信息平台,围绕信息咨询、日常缴费、呼叫定位等服务内容,为社区居民提供“电子政务”、“电子速递”、“电子超市”等快捷服务。服务项目共54大类、64个小类,1000多项内容,社区管理由此迈进“E”时代。
破解重点人群管理难题
流动人口和重点青少年群体管理,是社会管理的崭新课题。从管控到服务,从被动适应到主动引导,泰山区找到了破解这些难题的“金钥匙”。
针对流动人口,泰山区探索出“以房绘图、以图查房、以房管人”的模式。首先在辖区进行彻底的“房屋普查”,将辖区划分为若干责任区,再对每个责任区实施拉网式清查,做到“楼不漏户,户不漏人,人不错项”。最后把信息录入“人口基础信息变动系统”,从而实现流动人口信息的动态监控。泰山区还开展各项服务,解决流动人口就业难、维权难等问题,几年来为流动人口介绍就业2427人次,提供致富信息1796条。
流动、闲散、留守青少年,是需重点关注的群体。泰山区开办了“阳光课堂”,对重点青少年结对帮扶教育;通过模拟法庭、专题报告会等形式,对青少年进行直观教育。凡被评为“阳光课堂”优秀学员的青少年,在应征入伍、就业、升学等方面享受优先推荐。截至目前,已帮助65名重点青少年实现了创业,最大限度地预防减少了青少年违法犯罪行为。
据悉,早在今年4月,团中央书记处第一书记陆昊到泰安进行调研时,曾对泰山区重点青少年群体教育帮助和预防犯罪工作给予高度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