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0日,记者了解到,济宁市已设立12处流浪未成年人救助站,为流浪、乞讨的未成年人提供基本食宿和临时安置需要。
济宁市加强救助设施建设,完善了救助网络体系。济宁市民政局争取市流浪未成年人救助保护中心等福利项目建设用地70亩,进一步完善了流浪未成年人救助保护中心建设项目的有关手续,为改善和提升救助机构服务功能奠定了基础。邹城市建成了流浪未成年人救助保护中心,其他11个县市区依托县级福利中心或乡镇(街道)
敬老院,设立了流浪未成年人救助站,设立专门救助场所,为流浪未成年人提供基本生活和救助物品,保障他们的基本食宿和临时安置需要。
通过政府采购的方式,济宁市民政局统一制作了救助引导牌和救助站(点)标志牌,在济宁城区的火(汽)车站、商业区、公园广场等重点区域设立了22个救助引导牌。同时,为全市12个县级救助站和济宁城区范围内的167个派出所、城乡社区等基层救助点分别制作了救助站(点)标志牌,方便流浪乞讨人员求助和社会力量参与救助。
济宁市相关部门加大街头主动救助的力度,任城、曲阜等8个县市区开展部门联合巡查救助活动,发现流浪未成年人及时予以救助。市中区民政局兵分6个小组,对街面流浪乞讨人员进行了拉网式的调查摸底,城区范围内的6个街道分别成立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工作队,负责对本辖区街面上的流浪乞讨人员进行告知、劝导、救助。
今年以来,全市共开展街面巡查救助活动922次,其中部门联合巡查84次,救助流浪未成年人66人,打拐解救未成年人三人。通过联系亲属接回或护送返乡等方式,帮助64名未成年人回归家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