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八大首次将男女平等作为基本国策写入报告。十八大代表吕锡文和赵津芳昨天表示,从国家层面来讲,男女间最重要的还是真正实现男女平等,写入报告对女性参政议政是一个鼓舞。
十八大北京代表团共有63名代表,其中女代表是25名,比例将近40%。但是从全国层面来看,十八大女代表占比仅为23%。
1
为何要重视女性参政议政?
女干部代表性不可忽视
在进行选举时,往往要规定女干部的比例,吕锡文表示,这主要是因为女干部在结构上容易被忽视,但同时,女干部又有着不可忽视的代表性,所以要规定一定的比例来保证女干部的参政议政程度。
赵津芳介绍,虽然这几年我国女性参政议政程度有了很大提高,但是在国际间横向比较,并没有提高太多,甚至在很多方面还在下降。赵津芳表示,十八大报告首次将男女平等作为基本国策,对于女性地位的提高和男女真正平等会起到很大的促进作用。随着社会发展,女性不是要争夺什么,而是要有一种话语权,要有一种参与意识。
2
如何促进女性参政议政?
重视女性综合素质培养
赵津芳介绍,市妇联在北大、清华、国家行政学院等学校,组织女干部去学习,希望女干部站得高一些看得远一些,层次和眼界更开阔一些,女性要参政议政不是单纯体现在比例上,还要提高素质。“其实,女性的学历教育某种程度上还超过男性,但是教育更多是综合素质的培养,包括参政议政的能力、社会领导能力,不单纯在书本上,更多是在实践中”。
赵金芳表示,女性参政议政还要有制度上的保障,包括政策上的保障。北京近两届党代会的选举都明确提出了对女代表的比例要求。
3
为何基层女干部多,高层女干部较少?
参与社会活动机会较少
吕锡文表示,女性干部除了职务之外,参与社会活动的机会要比男性少,女性参加社会活动的意识和主动性不强。这实际上也离不开中国的传统文化,比如“男主外、女主内”的观念等。我们在推动女性参政议政时,不能脱离了这个实际环境,也要有个不断进步的过程。
赵津芳认为,这说明女性自信自强很重要。在参政议政中,女性可能不太敢于争取和表现。这跟传统文化有关系,但是新时代的女性应该具备社会化要求的开放性和现代意识。
□对话
北京教育程度高女干部比例全国领先
记者:北京市女干部的比例如何?
吕锡文:北京市女性处级干部占比约30%多,局级干部约为两成,相对比较在全国处于前列,这跟北京市整体受教育程度高有关系,相对来说,女性参加社会活动、履行社会职责方面的机会也就多一些。
记者:您在工作中性别意识强烈吗?
吕锡文:实际上,在工作中并没有因为男女性别的差异而产生特殊要求。从我自身而言,我从来没觉得工作上自己是女性就有劣势或优势。在工作责任上是不分男女的,在岗位职责上也是男女平等的。但是,我们也不得不承认,如果有差异的话,也是由于社会角色、社会分工客观造成的。
记者:北京市妇女权益的保护现状如何?
赵津芳:北京市妇联针对贫困妇女儿童采取了很多的帮扶方式。北京市的家庭暴力比全国水平低一半,随着社会的进步,对于妇女权益的保护不光是法律的保护,舆论的保护也很重要。
记者:如何看待社会上出现的“剩女”现象?
赵津芳:男大当婚女大当嫁这种现象是传统观念,社会发展当中,由于社会的发展结构很快,大学生以及新一代农民工工作压力很大,推迟婚龄。我个人感觉到这确实是一个社会现象,但是现在把这个看得过重,有时候这是一种生活方式。妇联有一个婚姻服务中心,为很多男女集中的单位搭建交友平台,扩大社会的联系面,有很多青年找到了自己的另一半
出台了《关于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 加快建设滨海文化名城的实施意见》,市委、市政府把2012年确立为“文化建设年”,成立了活动领导小组,建立了督导制度和“工作机制,
2010年,日照市被山东省委、省政府授予“全省文化体制改革工作先进市”;2011年,日照市又荣获中宣部等4部委联合表彰的“全国文化体制改革工作先进地区”荣誉称号。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进一步完善。近年来,日照市确定重点打造“三中心一园区”,加快构建城乡“15-20”分钟公共文化服务圈,市县两级均建成了“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支中心,全市乡镇综合文化站、行政村文化大院、文化活动室建成率达100%,农家书屋基本实现全覆盖;农村公益电影放映基本实现全市每村每月放映一场电影;农村有线广播“村村响”工程进村率和使用率均达到100%,有线电视“村村通”工程进村率和入户率分别达到100%和93%,这两项工作走在了全省前列。
“千百重点文化工程”获得第二届山东省文化创新奖、2011年全省农村公共文化“优秀实践奖”。形成了“港城之夏”、“红舞鞋”下乡、“说唱新农村”等演艺品牌。2011年举办的“日照海洋迷笛音乐节”提升了城市的艺术感觉。
文化产业加快发展。成立了日照农民画研究会,举办日照首届黑陶、农民画原创作品暨衍生产品创意大赛,日照农民画作为山东民间艺术唯一代表进入上海世博会中国馆展览,并被评为“候选国礼”; 培育重点企业30余家,形成了仿制、复制、创新三大系列,构建了较为完整的黑陶文化产业链,日照市被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授予“中国黑陶文化之乡”;大力发展创意文化产业,制作《日照民间故事》、《山海传奇》等原创系列动画片;制作了60集三维高清动漫剧《神童项橐》将在央视播出。
先后推出新编大型历史吕剧《毋忘在莒》和大型旅游歌舞表演《日出先照》两部舞台艺术精品,《毋忘在莒》曾晋京进省演出,受到一致好评;影视制作产业开始起步,电影《日照好人》荣获第十四届中国“电影华表奖”—优秀数字电影奖。长篇小说作品《武训大传》荣获山东省第九届精神文明建设“文艺精品工程”奖,剧本《借头》获中国戏剧文学奖金奖,歌曲《向你拜年》、国画作品《凝香》、黑陶作品《山东大嫚》等多部作品荣获“泰山文艺奖”,音乐作品《秧歌》获第十四届“文华奖”。
以日照农民画、黑陶等特色文化品牌为媒介,加强对外文化交流,日照农民画相继在美国、法国、墨西哥、马来西亚、丹麦日本、韩国等国展出,受到当地人的热烈欢迎。与友好城市韩国平泽连续举办了八届“日照?平泽中韩书画交流展”,提高了日照文化的对外影响力。
以人为本,干部队伍创新能力和工作水平不断提升
深入实施“素质提升工程”,推动提高宣传干部队伍的创新能力和工作水平。围绕建设学习型、创新型、务实型、高效型、进取型、清廉型“六型”宣传干部队伍,深入实施 “素质提升工程”。全市宣传文化系统各部门、单位结合各自实际,通过集体学习、 “一月一讲”、军训培训、岗位比武等形式和载体,努力建设一支政治坚定、业务精湛、作风清廉、纪律严明的宣传干部队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