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今年3月起,市南区启动生活垃圾分类收集工作。到目前为止,市南区居民生活垃圾分类收集已推广到10个街道办事处的215个封闭式居民小区和323个开放式居民楼院,涉及居民71148户。
记者日前在市南区一些垃圾分类的试点社区看到,垃圾分类工作的推进仍然阻力不小。旧的习惯和观念是此项生活变革顺利实施的最大阻力。
关于垃圾分类,12年里,青岛开展了四次试点,前三次都是以 “不理想的效果”黯然退场,这一次的试点能否成功,居民也多怀疑虑。
在社区走访中,有的居民坦言:“以前一直习惯将垃圾一倒了之,垃圾分类试点后,我们也觉得很有益处,推行后也坚持了一段时间,但去倒垃圾的时候,看到周围邻居不分,自己也就不分了。白天上班,回家忙完家务很累。再者,别人都不分,我们一家坚持也没什么意义。”
“老人们的习惯更难改”
本科毕业的滕瑞敏是江苏路街道的一名垃圾分类督导员,江苏路街道基本上是没有物业的开放式楼院,一个院多是十几户、几十户居民,非常分散,“我们不停地宣传。除了发放宣传单,还到住户家讲解。“这边住户以老年人居多,多数老年人接受新事物比较慢,多年的生活习惯让他们一下子改过来,确实不太容易。”
“发的塑料袋太好,舍不得用”
在走访中,记者在垃圾桶中观察到,标明“其它垃圾”的垃圾桶中也不乏超市的购物袋。滕瑞敏告诉记者:“有的居民舍不得用,发的袋子太好了,怕浪费。我们也向上级反映了此种情况。规定厨余垃圾必须用可降解的绿色袋子,防止二次污染,其它垃圾可选择性的用超市购物袋,但厨余垃圾袋不用的,我们会及时劝说,因为可降解的袋子是有使用期限,放的时间长了,实用性就降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