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民生网:首页 > 教育体育 > 专题

高中为激励学生 为高考状元树雕像

时间:2013-05-02  来源:山东民生网  作者:山东民生网

   4月27日上午,新浪微博网友“RF忆江南”微博报料:恩施州来凤县一学生去年考上清华大学,其高中母校为他在校园中树立雕像纪念。这条微博被大量转发,众多网友跟帖评论。

 
  记者采访了解到,当事学校为来凤县高级中学。该校校长周曼称,杨元的雕像于今年4月2日树起,位于主教学楼前,“校园文化建设中,常用孔子、老子等人物雕像,而我想用学生身边的榜样,激励他们好好学习,勤奋读书。”
 
  周曼还表示,该校是一所民办学校,杨元是首届毕业生。在他的设想中,今后凡有学生考上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等著名高校,校方都将为其树立雕像,以示纪念。
 
    “被塑像”学生表示“压力山大”
 
  5月1日,记者还联系上该校一名高三学生。她介绍,杨元的雕像立起后,学校领导和老师在不同场合多次让同学们向杨元学习,争取高考取得好成绩。她认为,杨元确实是大家学习的榜样,但学校为他树立雕像并不妥当。
 
  此外,有网友报料称,去年6月25日,高考成绩发布当天,来凤县高级中学组织师生举行了隆重的巡街活动,几名学生抬着大大的“喜报”牌走在前面,杨元胸戴大红花、通过天窗站在一辆轿车中紧随其后,之后则是数十人组成的腰鼓队,场面十分热闹。
 
  记者拨打杨元的手机,但他开始时一直未接电话,之后关机。一位北京同行接受记者委托,赶到清华大学杨元的寝室,对他进行了采访。
 
  杨元说,去年高考前,校方曾告诉同学们,如果考上清华、北大等名校,学校会为其树立雕像。但自己的雕像被立在校园前,学校并未与他联系,他也是通过其他渠道刚刚得知。
 
  “现在压力很大,感觉不太好。”他说,他看到网友的各种议论,觉得学校的这一做法“有些不好”,但自己对此很无奈,也不敢告诉身边的同学。
 
  杨元还表示,去年学校安排他参加巡街活动,现在想起来,他当时的感觉也不好。“学校以巡街方式庆祝,为优秀学生立雕像,都不符合常理。”他说,“学校刚刚办起来,他们也有难处,比如招生中面临的生源竞争压力等,我都非常理解。只是希望大家不要再过多关注这件事。”
 
  清华大学计算机系一名大三学生认为,树立雕像是一件很严肃很庄重的事,一般都是对社会和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人才可以享受这一荣誉。仅仅因为成绩好而被塑雕像,“太过了。”
 
  该校另一名通信专业博士生也认为,学生成才的途径很多,不是只有考上名校这一条路。学校可以鼓励学生好好学习,但要注意方式方法,为成绩好的学生树立雕像不可取。
 
  记者还与杨元在河南打工的父亲取得联系。他告诉记者,他仅有初中文化,妻子身体不好,十多年前他就外出打工,支撑家庭。杨元的成绩一直很优异,几乎没让他操过心,去年考上清华大学,让他和全家人都十分欣慰。
 
  对儿子被立雕像一事,他表示并不知情。他认为,儿子在高考中取得好成绩,只是人生中迈出的很小一步,学校的出发点可以理解,但也会给他的整个家庭带来压力。
 
  教育专家认为此举有违教育初衷
 
  省中小学德育协会前会长、华中师范大学教育学院教授严正认为,山区学校培养一个高考状元实属不易,是值得高兴的事情,但为其树碑立传的做法,是对教育本质的歪曲。我国教育改革主张“品学兼优,立志成才”,不应一味追求分数,才能和品德应该两者兼备。特别是在学生成长教育的过程后期,更应该注重品德教育。
 
  “学校为学生树碑,某种意义上是在为学校自己树碑。学校教育引导思想上的片面性,也将一定程度上造成学生的压力。”他说。
 
  华中师范大学教育学院教授范先佐认为,虽然学校的出发点是为了树立一个榜样,但却忽略了最重要的东西——人才观的培养。
 
  他说,中国目前的教育体系中,寻求的是人才多元化发展,因此在基础教育过程中,更应该注重多方面能力的培养,不是只有考上清华、北大等名校才是人才,“社会好比一台机器,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位置。学校应该摆脱应试教育模式,多方面树立和培养学生的人才观。”
 
  来凤县教育局责成当事学校整改
 
  1日下午,记者电话采访来凤县教育局一冉姓负责人时,他表示尚不清楚此事,需要调查。
 
  约半小时后,他电话回复称,经调查,来凤县高级中学的确为该校去年的高考状元杨元立了一座雕像,校方解释称这是校园文化建设的内容之一,意在树立一个榜样,激励在校学生好好学习。
 
  这位负责人说,来凤县高级中学是一所民办学校,教育经费完全自筹,办学机制比较灵活,给学生树立雕像前未向教育部门备案。“一般情况下,立雕像是针对那些对国家、社会作出突出贡献的人物等,而该校为一名高考成绩优秀的学生立雕像,虽然初衷是激励学生,但做法并不合适。”他说,该局已责成校方进行整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