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民生网:首页 > 百姓 > 职场培训

党工共建创先争优 工会组织充满活力

时间:2011-11-25 15:03:43  来源:工人日报  作者:杨明清 吴留文

  山东省青岛市企业和职工队伍不断发展壮大,各级工会以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和创先争优活动为契机,深入贯彻“组织起来,切实维权”的工作方针,按照“扩大覆盖面、增强凝聚力”的要求,坚持理论、工作和机制创新,大力加强工会组织建设。

  坚持党工共建创先争优,依法推动企业普遍建会。党建带动工建、工建服务党建成为青岛依法推动企业普遍建会的强大动力,形成了“党委重视、政府支持、工会运作、各方配合”工作格局。广泛开展了党工共建创先争优活动,市总工会下发了《关于在全市各级工会组织和广大职工中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全力推进普遍建会的工作意见》。同时,各级党组织把党工共建作为基层党组织建设重要内容,纳入党建工作责任制,作为党建工作目标绩效考核重要依据。青岛市委提出在非公企业先行建立群团组织,用三年时间实现全覆盖目标,党组织与工会组织坚持组织联建、队伍共建、活动联合、阵地共享,建立完善了党工共建工作定期联系制度、党群共建创先争优联席会议制度和工作情况季报、通报制度。即墨、胶南以市委名义下发了依法推动非公企业组建工会的意见,其他区市与市委组织部门联合下发党建带工建、工建服务党建推动非公企业依法建会的意见;各区市普遍建立了党委领导下的建会工作领导小组,建立了建会激励机制和用人激励机制。各区市每年为工会组建专项工作出资合计近200余万元。

  大胆选派专职工会干部,努力实现基层工会干部职业化社会化。2006年以前,青岛市乡镇(街道)工会由于受编制的限制,大部分没有专职人员开展工作,有37个镇街虽有工会干部编制,但大部分是一职多兼,市总工会不等不靠,大胆尝试面向社会聘任工会专职干部。一是出台了《专职工会干部选聘及管理办法(试行)》 和《工作补助费发放及人员管理办法》,从2007年起,每年拨出120万元以上乡镇(街道)专职工会干部工作补助费,为全市所有乡镇(街道)配齐了专职工会干部。二是在试点基础上,又出台了《青岛市总工会关于向非公有制企业选派专职工会主席的试行办法》,从2008年起,探索建立了“带薪下派、村干部下挂、从离岗待退人员选派、从社会大学生招聘、带技术下派和从公益性岗位中调配”等六种选聘职业化社会化工会干部工作的“青岛模式”。目前,全市共有职业化社会化工会干部274人,其中:乡镇(街道)、经济(园)区专职工会干部182人,行业工会联合会和非公企业92人,实现了乡镇(街道)、经济(园)区工会专职干部全覆盖。三是在2010年10月全总将青岛列入全国五个副省级专职工会干部工资分级负担试点城市后,加强了对专职工会干部的培训指导和管理考核,提高他们工会工作能力,专职工会干部在工会组建、会员发展以及开展平等协商、签订集体合同工作中做出了积极贡献,得到企业、职工和党政的肯定。
 
  积极探索创新工会组建模式,努力实现工会组建“全覆盖”。面对新的用工形势和不断变化的企业发展新情况,市总工会不断探索实践独具青岛特色的“二、四、六”工会组建模式。一是狠抓非公有制经济组织、社会组织建会和农民工、劳务派遣工入会“两个”重点,扩大工会组建覆盖面。二是在“四个”不同经济组织范围内实现“全覆盖”。即:国有(集体)企业、事业单位和机关全覆盖;镇(街道)社区(村)非公企业“小三级”工会组织全覆盖;企业比较集中的开发区、工业园区区域性工会组织全覆盖;镇(街道)以下行业门类相近企业建立各类行业性工会联合会全覆盖。三是探索了“乡村工会、工业园区工会、市场(工贸、商贸、农贸)工会、楼宇工会、特色街工会和区域性行业性工会联合会”六种联合会组建模式。5年来,全市基层工会组织由12477个发展到25147个,涵盖单位9万余个,工会会员由170万人发展到258万人,其中农民工会员达到117万人。

  大力推动非公企业建会,世界500强在青岛法人企业全部建会。由于多数外商对中国工会不很了解,组建工会遇到很大困难。市总工会加强与市委组织部、市委统战部、市工商联、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等有关部门的联系,积极争取外经贸、统计、工商、税务管理部门配合,定期召开建会联席会议,为工会建会提供企业相关信息等,在全市形成了合力促进依法组建工会的良好氛围。主动争取青岛外商投资企业协会的支持,联合会签了《关于建立青岛市外企工会联合会与驻青外商代表定期会晤制度的意见》,与韩国投资企业分(支)会长进行了三次对话,达成了共识,形成了《会议纪要》,对促进韩资企业建会起到很好的作用。认真执行《关于在全市新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中开展“三抓一促”活动的意见》,切实推动了在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组建工会工作的开展。积极推进世界500强等跨国公司组建工会,制订下发了《青岛市总工会关于开展推进世界500强等跨国公司工会组建工作集中行动的通知》、《关于尽快摸清驻青世界500强等跨国公司有关情况的紧急通知》和《青岛市总工会推进世界500强等跨国公司工会组建工作方案》等一系列文件,建立了建会通报、建会汇报、建会责任、难题会诊、检查考评五项制度。一举突破了包括马士基集装箱工业青岛公司组建工会。在全国第一批突破“沃尔玛”店建会,又分别建立了全国第一家“麦当劳”店工会和省内第一家“肯德基”店工会。5年来,“小三级”工会组建基本实现全覆盖,乡镇、街道覆盖率达87%,村居覆盖率达92%,“两新”组织覆盖率达94%,外资企业建会率达到96%,世界500强法人企业建会率达100%。

  规范工会组织自身建设,突出基层工会作用发挥。5年来,市总工会围绕“整体工作全省第一,多项工作全国一流”工作目标,持之以恒开展“四个一”劳动实践,做到贴近基层、贴近企业、贴近职工。各级工会班子成员定期下基层、搞调研,调研成果有的进入市委、市政府决策。深化“职工之家建设”,修订建家标准,督促检查职工之家建设,2009年制定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建设职工之家工作充分发挥基层工会作用的实施意见》,用三年时间,使90%以上的基层工会达到合格标准,各级工会通过开展会员评家、会员监督、会员满意度测评等活动,把建家的评判权交给会员群众。通过培养先进典型、组织经验交流会、现场观摩示范典型等形式,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鼓励企业争创工会工作先进典型。5年来全市共有28个企业工会获得全国“模范职工之家”称号,51个企业工会获得省“模范职工之家”称号。8个镇街工会获得“全国百家示范镇街”称号。青岛市总工会基层组织建设工作连续五年获得省总建会工作考核一等奖,2008年获全总“世界500强法人建会集中行动”工作先进,2009年获“全国工会推进‘双措并举、二次覆盖’” 工作先进,2010年获全国总工会“非公企业法人建会工作”先进单位,基层组织建设及作用发挥情况,多次参加全总经验交流,并参加了2011年海峡两岸工会论坛发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