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民生网:首页 > 百姓 > 职场培训

山东宁阳努力提升基层党建工作水平

时间:2011-12-31 10:06:09  来源: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作者: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近年来,山东省宁阳县文庙街道党工委紧紧围绕“加强基层组织建设,统筹城乡、率先发展”目标,狠抓“建强班子、扩大民主、联系群众、激励创业、锻造队伍、服务发展”六大任务,全力推进“六个在基层”,切实提高基层党建工作整体水平,为打造城市经济增长极、建设经济文化强街道提供了坚强的组织保障。

  一、以五步联动为重点,班子建设强化在基层。实行“五步联动工作法”,对村居班子每个季度的工作,按照“立标—考评—分析—讲评—帮促”五个步骤,依次有序动态管理;实行“派单式”考核,引导村居干部重点抓发展、抓增收、抓民生;实施“选能任贤育全”工程,提高村级班子选用质量;坚持“绩效联薪”制度落实,激励村级干部队伍干事创业;坚持村级工作“双规范”,加大村级工作约束,促进村级班子科学发展;坚持“经营村庄”理念,拓宽增收路子,提高村级班子执政效能。今年以来,共下发派单32项,对村居考核4次,走访468户,与840余名党员、干部、群众代表座谈,全面掌握了村居班子运转情况;召开班子讲评大会4次,现场参观村居12个, 3个后进班子得到转化。

  二、以保障权利为重点,党内民主扩大在基层。实行“民主议政”制度,将每月5日设立“民主议政日”,公开讨论涉及村居发展的重大事项;实行重大事项“党员首议制”,凡涉及村居发展或重大支出的事项,首先征求村居党员意见建议;积极推行党员公开承诺、设岗定责制度,年初组织党员围绕经济发展、群众增收、公益事业建设、社会稳定等内容公开承诺,接受监督,认真践诺;对无职党员设置参政议政岗、护林巡逻岗、科技示范带动岗等12个岗位,因人定岗,明岗尽责;定期分析评议党员,各党支部每年召开两次组织生活会和民主评议大会,按照“党员自评、群众测评和组织讲评”等程序,围绕党员设岗履职内容,认真开展评议。目前,街道党员承诺实事2987件,都做到了有岗有责,党员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得到保障,参政议政意识进一步增强。

  三、以关注民生为重点,血肉联系体现在基层。一是建立“民情专递”制度。以“一员三站”建设为主要内容,开展“每户必访”活动,构建“民意随时表达,民情快速反映,民生需求及时解决”的活动平台,街道共设置“民情专递员”92名,建设“民情收集站”、“民忧消化站”和“民意反馈站”41个。二是实行为民服务代理制。成立街道为民服务代理中心,设党群、经济、农村财务、法律服务等“八大服务区”,涵盖街道站所的服务职责和权限,代理党员关系转接等21项服务职能,各村居分别设立服务代理站,累计为党员、群众办结代理服务事项416项。三是加大对困难弱势群体的帮扶救助力度,救助人数达到1137人,街道慈善协会筹集大病救助和贫困学生救助资金达7.3万元,救助58人次,实现了农村低保全覆盖,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

  四、以优化环境为重点,干事创业奉献在基层。实施“十百千”工程,支持百姓创家业、能人创企业、干部创事业,激发全民创业热情。力争3—5年的时间,培10名税收过500万元的民营企业家,100名实现销售收入过100万元的个体私营业主,1000名固定资产规模过50万元的初创业者。实施“十百千”工程以来,启动引进大型创业项目18个,新发展各类工商企业56家、个体工商户创业270户,分别达到743家、4891户,涌现创业人员300多名,提供就业岗位800余个,形成了以创业带就业、大创业大发展的良好格局。2011年,街道实现税收5165.98万元,同比增32.4%;工业企业技改、新上、扩建、续建项目总投资额达到5.72亿元,实现了工业经济的不断膨胀。

  五、以改进作风为重点,领导机关服务在基层。以转变党员干部作风、加快新农村建设步伐为重点,实行“领导干部包管理区、机关干部包村居”制度,明确包村工作职责,促进作风转变。推行“一线工作法”,街道党政班子成员每人包保一个管理区,联系两个村居,每周到村居、到现场、到一线调研,重点了解班子运行、发展路子、信访稳定、热点难点等问题;为17个村居各配备一名包村干部,实行周调度、月总结、季汇报、半年述职、年终考核制度,切实做到力量在一线配置,情况在一线了解,感情在一线融合,问题在一线解决,绩效在一线检验。在机关包村干部中开展“三比三争”活动,比素质争作为,比效能争一流,比服务争贡献,提高服务基层、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效能,锻造开拓进取、争先创优的一流干部队伍。

  六、以城市经济为重点,科学发展实现在基层。落实县委“双带动”战略和“强基工程”的实施,抓重点、抓全面、抓保障,全力打造城市经济增长极。突出抓好城市工业,规划建设两园(农村支部书记创业示范园、振挺产业园);抓好城市农业,实施“三个龙头带动三个一万”工程,即新上规模以上花卉苗木市场、有机蔬菜加工企业、乳制品加工企业各1家,发展苗木花卉、有机蔬菜、奶牛各1万亩(头);抓好城市服务业,实施村居发展“培亿”工程,加快城中村改造、城市社区建设、社区改制进程,提升城市化水平。2011年,街道实现地方级财政收入3264.23万元,同比增25.2%,完成税收5165.98万元,同比增32.4%,农村经济总收入29.17亿元,同比增14%,农民人均纯收入7523元,同比增21.3%,实现了街道经济社会的科学、率先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