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1-10-13 15:15:24 来源: 中国环境报 作者: 中国环境报
可吸入颗粒物
曾称可吸入尘、飘尘。飘浮于空气中的空气动力学直径等于或小于10μm的颗粒物。包括固体、液体微粒或固体吸附液体、气体形成的颗粒物,如煤烟、烟气、雾、灰尘微粒及二次颗粒物如硝酸盐微粒、光化学烟雾等。浓度单位常以mg/m3表示。其主要来源为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活动,尤其与能源需求和机动车数量增加有关。它在空气中滞留时间较长,易被人体吸入并可进入呼吸道,粒径2.5μm以下的细颗粒物还能直接进入细支气管和肺泡。可吸入颗粒物与人体健康的关系密切,其浓度能反映大气质量与人体健康的关系。近年来,许多国家将此作为大气质量监测的一个重要指标。
总悬浮颗粒物
飘浮在空气中各种不同粒径,在重力作用下不易沉降到地面的液体或固体微粒。其粒径为0.1μm~100μm。一般用大流量采样器采样,用超细玻璃纤维滤膜(或相似的滤料如石英滤膜等)连续采集24h所得颗粒物的总量作为总悬浮颗粒物的日平均浓度。由采样前、后滤膜重量之差及采样时通过的空气总体积就可计算其体积浓度,用mg/m3或μg/m3表示。总悬浮颗粒物的化学组成十分复杂,随来源不同而有很大差异,含有硫酸盐、硝酸盐及各种对人体有害的重金属和苯并芘等多环芳烃化合物等。燃煤排烟是人为产生悬浮微粒的重要来源,地面扬尘也有一小部分贡献。空气中总悬浮颗粒物的多少,反映了环境空气质量的好坏程度,国内外都将其作为空气质量的一个重要指标进行监测。
(责任编辑 孙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