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6日,记者从省政府召开的全省旅游工作会议上获悉,就长期以来存在的国有景区管理体制不顺、机制不活问题,我省今年将用转企改制来盘活资源,采取控股、参股、持股等股权多元化手段搭建融资平台,确保年内基本完成目标。
景区问题开市长联席会才能解决
省旅游局局长于冲说,旅游改革与其他方面改革一样,已经进入深水区,剩下的都是难啃的硬骨头。
青州云门山省级旅游度假区负责人聂在郡告诉记者,我省很多景区分布在县域,面临多头管理,管理部门有国土、农科委、旅文委、城管、林业、水利、风景管理局等十多个,各级旅游局对于国有性质的旅游景区,通常只是业务管理,在众多部门中显得非常弱势。
在有的市,有时一家旅游景区遇到的问题涉及三四个分管副市长,须开市长联席会议才能解决,制约了旅游业的发展。在节假日旅游高峰,出现交通等问题时,原来各部门"都管"的情况,因为责任不明,往往又成了"都不管".
于冲在会上说,近年来,国家旅游局在全国多座城市开展旅游综合改革试点,遵循"管产业必须管资源"规律,将隶属不同部门管理的旅游资源划归旅游部门统一管理,实现旅游资源管理、开发、经营的一体化。建议各市政府在深化经济体制改革中,将本地重要的旅游资源统一规划、开发和经营,从根本上解决旅游管理体制不顺的问题,实行旅游与景区一体化的管理体制。
靠提高门票价格增收属低端模式
我国现有的国有景区一般都是由所在地方政府管辖,纳入事业编制管理。这种体制管理经营观念僵化,脱离现代旅游业发展和群众对旅游休闲品质要求日渐提高的现实。
一些当地政府为增加收入,从地方或部门利益出发,想方设法提高门票价格。其实,门票收入处于现代旅游产业链的低端,这种经营模式限制国有景区对城市旅游发展的带动作用。
于冲说,我省各地要用转企改制来盘活资源,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把国有景区改制与培育壮大市场主体结合起来,具体就是采取控股、参股、持股等股权多元化手段,搭建融资平台。省旅游局确定,今年将重点抓好两个市、六个县的旅游综合改革,还将重点督导我省现有九家5A级景区中的七家国有旅游景区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