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民生网:首页 > 新闻 > 国内新闻

李克强的改革之路

时间:2014-03-05 12:29:36  来源:山东民生网  作者:山东民生网

 4.jpg
     2014年3月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国务院总理李克强站上演讲台,向这个国家交出新一届政府执政后的首份“成绩单”。
一年前的两会上,这位58岁的经济学博士刚刚成为共和国历史上的第七位总理。他根据宪法提名了国务院的新任副总理、国务委员、部长、央行行长……组成了新一届政府。那时候,他提及    “ 改革”的次数多达29次之多。他许下承诺:中国的红利将是改革。
开局之年,是一个指向中国未来的路标。在这一年里,“李克强经济学”、“简政放权”、“上海自贸实验区”……成为了李克强和新一届政府执政棋盘上的接连妙招。
    “李克强经济学”
  渣打银行的分析师曾在报告中如此描述李克强的新政元年:“我们一直怀疑,李克强是否会推动重大改革。然而,我们低估他了,低估了他为推行政策而冒更大经济下行压力风险的决心。”
  2013年6月20日,是足以载入中国银行史的一天。这一天“银行间互放高利贷”的局面开始了,银行间隔夜回购利率最高达到史无前例的30%,而过往这项利率往往不到3%。此前的十几天里,银行们期待的央行“上帝之手”并没有像以往一样救它们于水火。
  刚刚过去的一天,国务院召开的常务会议彻底浇灭了银行们对央行“放水”的盼望。会议为未来一锤定音:“把稳健的货币政策坚持住、发挥好,合理保持货币总量。”
  在李克强新政百日,银行“呼风唤雨”的好日子过去了,媒体开始频繁使用一个词:钱荒。
  在李克强主导的国务院里,银行们熟悉的那个央行变了。尽管人们对那位已经连任三届的央行行长其实并不陌生——2013年的两会上,李克强再次提名周小川为央行行长人选。
  往年遇到“钱荒”,周小川领导的央行,几乎在第一时间向市场投放资金平抑利率。然而这一次,周小川却选择顶住压力,直到6月25日才出手救市。
  于是,外界将周小川和他执掌的央行,解读为“北京的强硬路线”:李克强的新一届政府着手打击投机性信贷,周小川此举或有意贯彻要求。
  周小川后来关于“钱荒”的言论似乎更证明了这一判断,他说,这种情况过去没有发生过,银行发放贷款的冲动十分强烈,“需要把银行这种倾向调整回来”。
  李克强的看法与他的央行行长一致:“钱荒”或是倒逼中国金融改革的契机,唯有通过本币市场化才会逐步消除这一矛盾。
  这位曾师从萧灼基、厉以宁两位改革派经济学家的中国新任总理,打一上任就选择了站在后者一边,如此描述他的财政货币政策:“如果我们放松货币政策,多发赤字,那就像就抱薪救火。薪不尽,火不灭。”
  今年5月,李克强就曾发表感慨:“靠刺激政策、政府直接投资,空间已不大,还必须依靠市场机制。如果过多地依靠政府主导和政策拉动来刺激增长,不仅难以为继,甚至还会产生新的矛盾和风险。”
  “这是新政府摒弃扩大投资拉动经济的老路。”党报《人民日报》如此评论:李克强将2013年的经济增长目标定在7.5%——因为中央希望今后的中国经济增长是要实在的、有效果的、没有水分的增长。
  与中国早年的历届政府相比,如今国务院的团队越来越懂得经济。李克强的四位副总理中,就有张高丽、马凯两人有着经济学背景,而汪洋则是曾在地方主推改革的官员——主政广东时,他就以淡化GDP考核著称。

  在李克强履新之初,有媒体曾用一句话归纳他的“李克强经济学”——“让中国经济重回市场的轨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