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民生网:首页 > 经济 > 区域动态

巨大误判?中国房地产哪还有黄金十年

时间:2012-05-25  来源:问绿网  作者:问绿网

    房地产市场近些年新政频出。鉴于房地产市场受制于货币、限购等政策,所有的目光都在盯着城市的政策底线,以待对房地产市场做出基本判断。

    从去年8月至今年5月10日,全国已有佛山、成都、扬州等共33个城市出台楼市新政,其中28个城市获得通过,5个被叫停。楼市政策微调内容涉及限购变化、土地出让、普通住宅标准、税费优惠以及购房补贴等。打鼓励投资需求擦边球、民意反弹较大的微调基本被叫停,而走刚需路线、改善路线、民意反弹不大的微调大都轻松过关。

    最新的例证来自扬州。

    5月7日,扬州市房管局发布了《关于对个人购买成品住房进行奖励的通知》,个人新购买的成品住房,根据面积不同予以4‰~6‰的奖励,该政策从7月1日起执行,执行期暂定一年。政策出台,而民众大多认为地方政府房地产救市的新试探。

    住建部官员传递出的信息并不统一。5月17日,住建部房地产市场监管司副司长张小宏做客中国网访谈时发出声音:明确调控方向不改,回调仍是主基调,并称“决不让调控出现反复”,被外界解读为暗含否定扬州新政之意。三天后,住建部住宅产业化促进中心副主任梁小青在南京接受媒体采访时明确表示,“扬州新政”并非救市,而是针对住宅产业化进行的积极有益的探索,应当予以支持和肯定。“扬州新政”奖励现金的做法实际上是一种减税政策,对推广全装修房是积极有益的探索,应当予以支持和肯定。

    对扬州新政不必过度解读,谁以为中国房地产还会因为地方微调迎来下一个黄金十年,将是对市场趋势的巨大误判。

    扬州新政不等于房地产新政的根本变化,新政没有挑战放松投资性购房、动摇限购政策等宏观调控底线,被叫停的可能性不大。扬州以节能、减排、产业化的名义打政策擦边球同,符合国家的产业政策。2010年7月,江苏省政府办公厅转发了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等部门《关于加快推进成品住房开发建设实施意见》,明确了江苏省成品住房发展的总体目标。到2015年,苏南城市中心城区新建住房中成品住房的比例达60%以上,其他地区达40%以上,截止去年年底,扬州市成品房的比例仅为5%。

    此次房地产宏观调控要实现两大目标:住房从投资品变回消费品,住房从毛坯半成品变成装修之后的成品房,扬州新政恰在鼓励的范围之内。

    通过补贴购房者刺激消费,鼓励成品房建设,一来可以增厚开发商利润增厚(约增加20%以上),二来可以稳住节节下滑的房地产市场,三来能够稳定与装修相关的重要行业,四来符合国家产业政策,一举多得,何乐而不为?

    问题在于,扬州新政没有挑战房地产调控,却挑战了公共财政的严肃性,政府补贴购房者,从哪项支出?是否通过了人大表决?同时,政府出钱补贴能够鼓励成品房建设,却不能遴选出优质与劣质的成品房,如果不良商人以次充好,对社会资源造成二次浪费怎么办?

    开发商开发成品房,售价极大提高,与此同时,围绕精装修住房的甲醛门等质量事件层出不穷,甚至业内的领先者万科都一再曝出质量隐患。华远地产董事长任志强此前就表示,“现在很多房企觉得不做精装修,交的土地增值税会多,因此便故意加大成本。名义上为了绿色环保,其实是为了加大成本才做精装修,想少缴一部分税才做精装修。”

    细节是魔鬼,扬州市政府的鼓励细则,将使我们洞察,扬州新政到底是为了拉动市场,还是为了推进产业化。

    建立成品房质量基金,两年内不出质量事故的成品房用基金鼓励,而质量不合格者则必须缴纳基金,如此一来,政府不必动用公共财政,扬州市民住上了放心的精装房,这是推进产业化的好办法,也免了挂产业化羊头卖高价房狗肉的嫌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