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民生网:首页 > 经济 > 区域动态

专家为济南新材料园区把脉:要当好“大厨”

时间:2012-06-21  来源:问绿网  作者:问绿网

        6月15日,舜耕山庄,济南新材料产业基地发展研讨会在此举行,来自中国材料研究学会青年工作委员会的多名专家,对济南化工产业园(济南新材料产业基地)发展把脉。多位教授表示,园区目前硬件设备趋于完善,下一步最重要的就是要组建一支孵化团队,为企业将技术转化为产业提供全方位服务。
 
        据介绍,济南化工产业园区是2006年由省政府批准设立的省级开发区,2010年4月,市政府为园区加挂“济南新材料产业基地”牌子。目前,园区已落户的新材料产业类项目达26个,2011年实现销售收入近30亿元,逐步形成了以化工新材料为主的产业链。
 
        在新材料产业基地发展研讨会上,来自北京科技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等高校的多位专家认为,新材料产业园区应该保持特色,形成规模集群效益,加强与高校和科研院所的合作,吸引人才入住,组成孵化团队,提供完善的科技中介服务,为科技成果转化为产业提供便利。
 
        哈工大教授陈瑞润表示,在很多高校里,新材料实验室确实掌握一些高附加值的技术,可以往产业化方向转化,但这条产业化道路怎么走,多数研究者都不知道。“我们懂技术,但产业化过程中所需的装备、管理,我们不懂。”与会专家对此颇为认同。他们打了个比方,高校研究者就像是农民,新材料技术就像是农民种出来的大米和小麦,研究者和产业园区合作,就像是农民把大米和小麦卖给了厨房,但还缺少个能将食材转化成美食的“大厨”。专家们表示,目前高校和研究所里的新材料专家,缺的不是钱和投资,而是能够将技术转化为产业的服务团队。要想将实验室里的科研成果真正转化成产业化成果,需要一个专业的科技中介服务团队,可以担负起中间衔接的任务。这个团队,不仅要懂点技术,能够判断技术前景,还要精通工程设备、生产组织和市场管理,能够让技术走出实验室,变成生产线,化成生产力。
  
        在这方面,园区就需要努力扮演好这个“大厨”的角色,组建一支“孵化团队”,帮助入驻企业把技术转化成产业。首先要加强与高校和科研院所的合作,吸引人才入住,促进孵化团队组成。在促进技术转化的同时,产业发展还需要紧密结合国家长期规划。与会专家就此介绍,目前国内新材料需求量大,但仅有40%是国产,其余大部分依赖进口,因此“新材料”发展前景广阔。济南新材料产业基地应形成产业特色,扩大下游产品发展空间,减少市场竞争力,努力争取资金和政策支持,实现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