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民生网:首页 > 经济 > 区域动态

“蓝黄”经济区建设领衔协调发展 双轮驱动“两手”都硬

时间:2012-11-19  来源:问绿网  作者:问绿网

  胶东半岛高端产业聚集区主要包括位于胶东半岛的青岛、烟台、威海、潍坊四市,发展目标为形成以青岛为龙头,以烟台、潍坊、威海三市为依托,以现代产业体系为支撑的发展布局。2011年,该区实现生产总值17175.2亿元,比上年增长11.5%;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0331.1亿元,比上年增长22.9%;外贸进出口总额1486.8亿美元,比上年增长17.5%;地方财政收入1259.6亿元,比上年增长24.6%。青岛、烟台、威海、潍坊等城市已经成为中国沿海高端产业最密集的区域之一。
 
  随着京沪高铁的贯通,济南市作为山东省的省会城市,省会城市群经济圈全面构建迎来了千载难逢契机。《济南都市圈规划》2007年12月27日正式对外发布。目前以济南为中心的“1+6”省会城市群经济圈已具雏形,并呈现出加速发展的态势,七地市在经济发展模式和产业结构上各具特色,按照各地市分工及其在产业链条上所处的位置,有很强的互补性,有很大的整合、对接及合作空间,“产业互补、市场互动、资源互用、体制互融、政策互通”成为各地市的共同期待。
 
  鲁南经济带包括日照、临沂、枣庄、济宁、菏泽5市43个县(市、区),经过多年的发展,逐渐形成了三个特色经济区,即以日照、临沂为主体的临港经济区,以济宁、枣庄为主体的运河经济区,以菏泽为主体的鲁苏豫皖四省交界区。鲁南经济带以鲁南临港产业集聚区为龙头,充分发挥港口资源、自然资源、区位等优势,加快日照钢铁精品基地建设,把鲁南建成全国重要的能源和精细化工、优质建材、机械制造、商贸物流、文化旅游、优质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增强区域可持续发展能力,形成山东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极。
 
  2011年9月,国务院办公厅下发《关于山东沂蒙革命老区参照执行中部地区有关政策的通知》,确定对包括临沂的费县、沂水县、沂南县、郯城县、平邑县、蒙阴县、临沭县、莒南县、苍山县、罗庄区、河东区、兰山区等在内的18个沂蒙革命老区县市区,在安排中央预算内投资等资金时,参照执行国家扶持中部地区的有关政策。这意味着,临沂“红”将与“蓝”、“黄”一道,列入山东省三大区域协调发展新格局。
 
  新政策的到来为沂蒙老区很多问题的解决注入一剂强心针,按照新政策,农村饮水安全、大中型濒险水库除险加固、大型灌区续建配套和节水改造、水土流失重点治理4类工程,临沂获国家补助将从总投资的30%涨到60%;中等职业教育基础能力建设、农村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补助比例从30%涨为60%;廉租房建设投资补助由每平方米200元增加为400元;城镇污水垃圾处理,大体按照不超过总投资40%-45%补助,超出原有比例10到15个百分点;使用国家服务业引导资金将按照中西部1:1以上的比例配套地方引导资金,而不再是按东部地区1:2以上比例……
 
   农村免费义务教育全面实现,新农合参合人数居全国第一
 
  历史形成的城乡二元结构,导致巨大的城乡差别,难以融入城市的打工农民开始这种“进城打工--回乡生活”的候鸟式迁徙。近年来,山东省委、省政府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大力实施城乡统筹战略,加快城乡一体化发展,发展新型城镇化,为构建新型工农、城乡关系创造了条件。
 
  4月26日午饭后,齐河县安头乡冢子张社区62岁居民朱东元骑着电瓶车把孙子、孙女送去上学,1点半又回到了村头昌润公司的南瓜地里打工。“每天工资60元,又不耽误接送孩子。”他高兴地告诉记者。 冢子张是个不靠县城、不靠乡镇驻地、不靠交通要道的“三不靠”村,2009年整村搬迁腾出了400亩土地,加上部分曾为引黄沉沙池的薄地,流转给了昌润公司种植优质蔬菜。“现在村里156户人家有120人在昌润公司上班,加上外出务工的,80%的村民在挣工资。”社区党支部书记聂振福说。
 
  城乡统筹有两项基本任务: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城乡均等化;促进城乡要素自由流动、合理配置。在快速城市化的趋势中山东省坚持统筹城乡、一体化发展,逐步消除政策壁垒,既尊重和保护农民的土地承包经营权、宅基地使用权、集体收益分配权等权益,更注重从制度上解决进城务工农民在劳动就业、子女就学、公共卫生、住房租购、社会保障等方面的实际问题,建立新型城乡关系。
 
  山东将义务教育全面纳入公共财政保障范围,农村免费义务教育全面实现。2011年,落实省级以上财政收入31.77亿元(不含青岛),用于农村义务教育免杂费及补助公用经费;安排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免费教科书资金7.67亿元,惠及710多万农村学生;2011年,农村低保标准提高到每人每年1400元以上,全省平均1661元;政府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补助标准大幅提高,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达到99.7%,参合人数居全国第一;2010年,全省3.5万个村庄设有垃圾收集点,4932个村庄的生活污水得到处理;全省新增国家环保模范城市1个、省级自然保护区2个、命名全国环境优美乡镇37个。
 
  小城镇发展是全省城镇化建设的关键环节。山东省不断完善城镇化发展的政策体系,落实扩权强镇各项措施,重点扶持96个国家重点镇和252个省级中心镇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
 
  统筹城乡发展,政策保障是关键,山东省统筹城乡发展的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逐步健全。2011年,全省各级财政“三农”支出达到1885.6亿元,增长31.1%;农民人均纯收入8342元,增长19.3%,增幅连续两年高于城镇居民收入增幅。
 
  山东省不断加大财政对“三农”的投入力度。2011年省级财政安排“三农”资金258.63亿元,比上年增加39.66亿元;良种补贴覆盖小麦、玉米、棉花、水稻,并陆续扩大到花生、马铃署、畜牧、林木等品种;小麦粮食直补和农资综合补贴资金,由上年的每亩83.15元提高到98.45元。加强农产品加工经营服务体系建设,在70多个县建设规模较大的农产品标准化生产基地800多处。加强农村现代流通服务体系,覆盖全省所有乡镇和70%的行政村。  2/3   首页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