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民生网:首页 > 住房建设 > 专题

生态山东 增进幸福指数

时间:2012-02-22  来源:大众日报  作者:王亚楠 滕敦斋 张子扬

    建设“生态山东”,这一新提法首次在《政府工作报告》中亮相,并占据了一个专门的章节。生态、环保是更长远、更深刻的转调,是切实提高经济发展的质量、效益、可持续性的重要着力点和关键;“生态山东”是一个可以增进幸福指数的殷切期盼。

    “水有鱼”的幸福指向

    “59条河全部恢复鱼类生长时,张波(山东省环保厅厅长)送了我一根鱼竿,感谢我们单位对环保的支持,我问张波:现在找个没鱼的河是不容易了,但什么时间这河里的鱼才能吃、水才能喝?”在分组讨论政府工作报告时,山东省政协委员、省城建工程集团董事长刘俊福的一句玩笑话,引起了大家的共鸣。

    事实上,“两会”期间,许多代表、委员都提出了这个问题,这也反映了广大人民群众对生态的关切。省政协委员、省工程咨询院院长周建华说:“生态就是生存环境,是最广大的民生。什么是幸福?是天蓝了、地绿了、水清了、人富了。光有‘人富’,是谈不上幸福的!”

    对此,列席“两会”的张波解释说,提出“水有鱼”这样的描述性指标,是因为生态环境的改善直接关系到老百姓的幸福感,要让老百姓能直接体验到、感受到,但“水有鱼”只是开始。

    “‘生态山东’这个目标定得很好,立意很高!”省人大代表、省人大城环委原副主任郭庆惠说:“生态是一个比环保、比节能减排都大得多的概念。它不是简单地指水、土、空气,是包括人自身在内的。说到底,就是尊重规律,农民少用化肥、工人注意节约、家庭生活减少浪费、两层楼可不乘电梯……是整个社会的文明程度的提升。”

    省政协委员、莱芜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魏春香也认为,生态,其实是一个以人为本的概念,是补齐发展中短腿的一种“幸福感”。她理解的生态,还包括消除农村、农民与城市的隔阂,城乡平衡发展。

    细处也要达到“欧标”

    “数据显示,我们省的污水处理率达到了95%。单从这个数字看,已经不低于欧洲,可是处理的标准是什么?”在政协科技界联组讨论时,省政协常委、民建山东省委副主委亓久平抛出了这个问题。亓久平多年从事环保产业实践,他告诉记者,大部分污水处理厂处理后的水质也只达到二级标准,如果从生态的角度看,这其实可以视为“二次污染”。“能不能处理到‘一级A’,达到‘欧标’?”亓久平说。

    达到“欧标”,“污水”就变成了资源,可以作为道路喷洒用水、景观用水,可以用来洗车冲厕甚至辅助生产。“去年青岛胶州湾大桥建设中,就大量应用这种‘污水’进行混凝土拌和、浇筑,一天就用3000立方米。”说起这些来,青岛市首家处理后水质稳定达到一级A标准的李村河污水处理厂总工程师刘皓很是振奋。但在全省,中水回用仍然面临许多障碍。刘俊福建议,政府要对中水回用作强制性要求,尤其对工业企业。

    张波表示,靠率先在全国推行最严格的环境管理制度和标准,山东“十一五”节能减排工作受到国务院通报表扬,省控59条重点污染河流全部恢复鱼类生长,环境竞争力在2011年《中国环境竞争力发展报告》中全国排名第一。

    但现在看来,仅仅这些“最严格”还不够。亓久平建议,建设“生态山东”,一定要确立一个更高的、量化的、细致的标准。

    宁阳沟的仨月“变身”

    提到“生态山东”这个高度,生态就不再是单纯的环保部门的工作,而是每一个政府部门在决策时都必须首要考虑的问题。

    宁阳县的“宁阳沟”,曾在“齐鲁环保世纪行”中被多家媒体曝光,是全省流域治污攻坚战中的一个难点。可是短短三个月,“宁阳沟”就变清了,主要污染物氨氮、COD,分别从超过25mg/L、100 mg/L降到了2mg/L、30mg/L以下,改善之快令人惊讶。省政协委员、泰安市环保局长周杰告诉记者,这正是环保、建设、财政等几部门联手合力治理的结果。

    周杰说,“宁阳沟”是宁阳县城的一条主要生活污水排水沟,由于污水管网都铺设在沟底,年久失修,塌陷断裂,很大一部分污水直接排到了沟里。查明情况后,相关部门迅速反应,投入数百万元,把污水管网改到了上面。同时,对宁阳污水处理厂进行升级改造,提高处理能力和出水质量,现在“宁阳沟”水质一直稳定在四类水以上。

    “宁阳沟”在环保治理上并不算什么典型,但在生态建设大局中有着独特的意义。就像郭庆惠评价的那样:建设“生态山东”,光靠环保部门是办不了的。污泥处置、医废处理、新老垃圾处理场的整治等等,需要政府、企业、社会各方面深层次意识的改变。

    两地领导说“难”“易”

    同样面临紧迫的生态建设压力,泰安市环保局长周杰感觉相对容易,莱芜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魏春香却觉得难度很大。而他们跟记者谈的第一件事,都是“结构”、“转调”。

    周杰觉得“易”,是因为泰安基本是在“十一五”时期工业才开始加速发展,已经是环保意识觉醒的时期,所以工业发展的起点比较高,历史欠账比较少。

    魏春香觉得“难”。她说:“莱芜的生态建设,难点还是在企业,产业结构调整是第一位的。”莱芜历史上就以冶铁而兴,现在钢铁产业已经成为莱芜绝对的支柱产业。即使技术都先进,排放都达到标准,既有的产业布局也已经超出环境负荷。

    省委、省政府《关于建设生态山东的决定》里写道:“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保护本身就是生产力。”周杰说,泰安已经感受到了这一点:去年,旅游突破3000万人次,文化服务产业发展迅速,占到泰安GDP的近一半,“相当于又把节能减排的分母做大了,这样的结构给我们抓生态建设坚定了信心。”

    魏春香想到的方法是,立足钢铁产业链,在现有基础上做精做深,提高资源的有效利用效率,提高其附加值,用这种方法消化一部分。归根究底,生态建设不是要“治理”企业,而是要帮助行业、产业更好地发展,更加健康地可持续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