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民生网:首页 > 河湖水利 > 专题

王小平:北京2012年将出台林业碳汇计量标准

时间:2010-09-14  来源:易碳网  作者:周不比

王小平.jpg

北京市林业碳汇工作办公室主任  王小平

 

     在中国,积极发展碳汇林业已成为“低碳经济”的试点领域。 2006年11月,“中国广西珠江流域再造林项目”获批实施,这是全球第一个根据《京都议定书》规划的造林再造林碳汇项目。虽然国家已将森林碳汇作为一项具有重要意义的“低碳经济”试点领域,但其发展仍存在怎样市场化和交易、建立怎样的交易标准和规则等问题需解决。针对以上问题,中国低碳网特别专访了北京市林业碳汇工作办公室主任、北京市园林绿化国际合作办公室项目管理办公室主任、北京林学会秘书长王小平——
 
        本网:目前很多人对碳汇都不是很了解,请王主任给大家介绍一下碳汇。
 
        王小平:碳汇一般是指从空气中清除二氧化碳的过程、活动、机制。它主要是指森林吸收并储存二氧化碳的多少,或者说是森林吸收并储存二氧化碳的能力。森林碳汇(ForestCarbonSinks)是指森林植物吸收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并将其固定在植被或土壤中,从而减少该气体在大气中的浓度。
 
        本网:好像还有个林业碳汇,它们之间有什么区别吗?
 
        王小平:林业碳汇是利用了森林碳汇这个概念,通过森林经营,植树造林,森林保护来达到减少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的目的,同时和碳交易结合起来的过程,叫做林业碳汇。森林碳汇是一种自然属性,有没有气候变化,有没有全球变暖,森林的碳汇功能总是存在的,气候变化的一种目的和手段,和碳交易结合起来,按照一定的规则进行交易,就变成了林业碳汇,林业碳汇可以说是把森林碳汇的社会属性和自然属性结合起来。林业碳汇是森林碳汇自然属性的市场化。
 
        本网:目前林业碳汇是如何计量和监测的?比如碳汇生产的标准,交易的规则,计量等。
 
        王小平:在所有应对气候变化的手段里,工业上的节能减排相对比较容易计量的,边界比较清楚。而对林业碳汇来说,作用很显著,但难点是检测,林业碳汇之前之所以迟迟未纳入应对气候变化全球行动中,就是因为难以进行量化监测、评价,认证或交易,边界不清楚。所以用什么样的方法去观察监测、评价,认证,最后能够交易,这种规则/标准还是很重要。
 
         目前IPCC有套比较完整标准叫做造林再造林,是通过遥感技术监测森林的变化,另外一种是生物量,主要是监测森林的生长,每5年监测一次,监测的量可以换为吸收二氧化碳的量。不过目前用的比较多的方法是二者结合,因为森林面积太大了,都用定点监测,成本比较大,实现起来不大可能,所以一般采用遥感技术为基础,用现场测试做验证。对于林业来说,通过森林经营,比较哪个森林长得比较好的方法还不成熟。
 
        本网:这些标准一般是由碳汇办公室来制定和核准的吗?
 
        王小平:目前碳汇办公室有个基本职能是制定北京市林业碳汇计量核准交易的标准和方法,国家标准是由国家林业应对气候变化办公室来制定的。我们制定的属于地方标准,其目的是要成为国家标准,最终的目的是成为国际标准,也就是能被国际认可。中国要在这方面得到国际的认可,首先要你的标准被国际认可。其实,我们现在制定标准的过程中引进和参考了世界现有的成果,推动国际专家参与制定标准的过程。
 
        本网:标准大概什么时候出来?
 
        王小平:按照绿色北京行动计划的任务,是在2012年完成,初稿大概今年就能出来,出台后经过一段时间测试,真正公布的时间应该在2012年。
 
        本网:我国有个林权交易所,和碳汇办有何区别,彼此之间有什么联系吗?
 
        王小平:中国林权交易所是中国国家林业局和北京市政府在09年6月合作的一个针对林业产权交易的一个交易平台。碳汇交易是他的一部分内容,它的主要目的是配合林权改革,林权改革之后,林地产权到了每家每户,那可能就要去交易,林权要货币化,需要一个交易平台,另外还有一些林产品的交易,碳汇只是其中的一种,也就是森林的生态效益,碳汇在里面实际上是一种不涉钱交易,中国只建立了一个交易所。我们和中国林权交易说有很紧密的合作关系,他们是一个交易平台,我们属于政府部门,我们制定规则标准,而他们来实施这个规则标准。
 
        他们在哥本哈根之间,制定了一个标准,叫做熊猫标准,我们并不希望我们核定的标准成为唯一的标准,包裹这个熊猫标准,最后都要得到政府部门的认可,标准部门的认可,现在这个标准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所以今天很多方面我们都在合作,希望他们的标准和我们的工作能够融合起来。
 
        本网:碳汇如何实现在市场上流通?
 
        王小平:这是个敏感的话题,如果林业碳汇要变成一种商品,也就是货币化,先决的条件是中国要承担量化的减排率,目前我国碳减排是一种自愿、自主的行为,比如说到2020年,我国森林面积要增加10万多公顷,森林的截存量要增加13亿立方米,单位GDP碳排放程度要减少40-45%。
 
        如果国家的碳减排变成量化的行为,也就是成为国家需要履行的义务,这样国家就会把任务分派给各个产业,各个产业再把任务分派到各个企业,而对各个企业来说,就变成一种具体的行为,对于企业来说,首先是节能减排,比如说一个企业有1万吨的任务,通过技术改造,可以减少6000吨,那剩下的4000吨怎么办?只能去购买,这样就形成了市场。
 
        但是这种交易首先要经过碳汇计量监测,然后才能交易,真正变成一个市场,能够在市场流通,这是个先决条件。
 
        本网:也就是说需要有国家的相关标准和政策?
 
        王小平:国家的气候政治、国家有相关政策,推动和鼓励低碳产业、低碳产品的发展,另外还有金融政策支持,不过碳交易在国内进行的不多,主要是卖给国外,全市的CDM项目70%是从中国买的。而中国得到了一些技术,资金,但从长远来看,中国需要发展和培育自己的碳交易市场,市场如果发展起来,林业碳汇是个朝阳的产业,不过需要耐心。
 
        本网:目前的情况是国外向中国买,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购买?
 
        王小平:主要根据《京都议定书》,规定到2012年发达国家,主要是签约的39个国家碳排量要比1990年的排放量平均要低5.2%。如果有的国家减排量减不下来,只能去购买。而一些发展中国家,比如中国目前还没有承担减排的义务,所以我们的企业通过认证,通过委员会批准,就能出售碳排量,国内目前还没有这个需求。
 
 
        本网:我们发现碳汇办在林业碳汇方面做了很多研究项目,2010年有新增碳汇项目吗?
 
        王小平:2008年和2009年对于我们林业工作者来说,是很热闹的两年,主要是高层的关注,加上奥运会和建国60周年,而气候变化又是社会的一个热点问题,我们主要通过历史教育、市场宣传,让大家了解林业碳汇,另外启动了林业碳汇几个项目,比如碳基金北京专项等。
 
        目前我国的现状是社会和产业的发展和政府的需求远远超前于基础设施,尤其林业碳汇是一种新兴的东西,在基础研究、基础数据以及计量标准方面都不完善,所以在2010年,我们的主要任务一是建立北京全市的监测体系,监测全市林业碳汇的变化。二是启动碳汇的标准制定,制定碳汇的计量、核证、交易规则,同时推动碳基金的发展,目前我们有320万碳基金,规模5200多人。随着气候的变化,现在大家慢慢有了这个意识,我们希望通过宣传,让大家自主参与,比如促进有车的人消除他车辆的碳排放,实现零碳、零排。
 
        碳汇办现阶段还有很多工程,目前主要是把现有的园林规划的所有活动纳入应对气候变化的框架里里面,体现园林行业对应对气候变化的本性,进行量化,同时以我们行业的角度帮助完成北京市应对气候变化方案。
 
        本网:碳基金是通过个人或企业捐钱?政府在这方面有政策扶持吗?
 
        王小平:碳基金目前基本是一种自愿行为。政府一般不会直接在基金里投资,而是投资具体的项目,比如林业碳汇的生产补偿。北京市政府每年拨出4亿元人民币,来推动林业碳汇发展。政府的目的是建立一个平台,通过市场宣传,希望企业尤其是高排放的企业,他们能参与到碳基金建设中来。
 
        本网:今年会不会有所变化?
 
        王小平:我给你举个例子,在哥本哈根之前,我们9月份推出的碳汇计算器,到12月份,大概有20万人登陆,而12月份到第二年的3月份,超过520万人登陆,这是什么概念。我们希望更多的人去用它,去了解他,然后变成一种自我行为,改变我的生活方式,改变我的行为方式,改变我的生产方式。
 
        本网:近几年极端天气频发,如何看待林业碳汇和天气变化之间的关系?
 
        王小平:应该说,如果森林生长得好,气候变化的频率不会这么高,但是要我们去阻止这种变动,在大的宇宙循环中是难以做到的,气候异常可以说气候变化的一种过程,极端异常气候频动和强度的增加,和碳汇是有一定的关系,但是林业碳汇,不会因为气候异常而突然消失。
 
        本网:说一说您个人在工作中的重要心得?
 
        王小平:林业碳汇对于社会大众来说,尤其在应对气候变化、全球气候变暖很重要、很严峻,但是大家不了解林业碳汇的作用,其实林业碳汇是一种最经济、最安全并且多效益的模式,工业上的节能减排的作用只是单项,而发展林业除了减缓气候变化增加碳汇之外,还有其他很多作用,比如保护水源、防止沙漠化等等,在农村还有很多人以林业谋生。
 
        当前,大家对林业碳汇关注的程度不是很高,这大概和之前林业部门的工作有关。林业部门以前是一个封闭的行业,突然提升到参与国际谈判的核心上面去,本身还不是很适应这种角色的变换。另外由于在基础累积、数据研究方面有点滞后,从而导致了社会对林业的了解有局限。所以我们成立了碳基金,北京市也通过了《北京绿化条例》,决定今年3月1号开始实施,把全民植树义务和参与林业碳汇结合起来,也就是说你在参与林业碳汇的同时,完成你作为一位公民的责任,完成你的绿化义务。
 
        我们希望是每个人从自己的行动做起,把自己的忧虑和关注变成具体的一种行动,再通过行动去影响周围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