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民生网:首页 > 文化科技 > 专题

“跨界”咖啡厅初露头角

时间:2014-08-12  来源:  作者:

  跨界”一词近年大行其道,上百度搜索“跨界”二字,无数已经或正在举办的“经典案例”比比皆是,从“LV爱上老干妈”到“雪铁龙走进国美”,不成功案例更是在我们身边层出不穷。如果说跨界是一种风潮,那么跟风不如,创造。

  
  对于专业策划的笔者而言,跨界合作并不陌生,但是以跨界思维为主题文化的咖啡厅和以跨界合作为最终目的的活动,却是第一次参加。8月2日,在大连星海广场CEO公馆咖啡厅,由大连鼎邦科技同城商脉商务社交平台主办的一场以跨界为主题的“散聊”活动,吸引了大连商务人群的目光。其中,大连首获IDG投资、林家铺子罐头创始人、大连理想食品董事长林楠被邀请为第一期活动的嘉宾,现场和20多位各行业CEO共同就跨界思维,探讨了各种合作可能。
 
  
  活动内容笔者不做赘述,然而这次活动背后主办方的思考角度,却让笔者眼前一亮。
  
  跨界并不高深,只是一种创新的思维方式和实践。
  
  活动中,以游戏的方式解释跨界合作的妙处。一个双层转轮,随机对齐不同的行业,现场来宾依照行业和产品的可对接点进行头脑风暴,为其二者策划跨界合作的方式。
  
  “跨界”是一种新锐的生活态度与审美方式的融合。跨界合作对于品牌的最大益处,是让原本毫不相干的元素,相互渗透相互融合,从而给品牌一种立体感和纵深感。可以建立“跨界”关系的不同品牌,一定是互补性而非竞争性品牌。这里所说的互补,并非功能上的互补,而是用户体验上的互补。
  
  早在1999年,德国的运动服饰品牌彪马(Puma)就提出了“跨界合作”的概念,与德国高档服饰品牌JilSander合作推出高端休闲鞋。到2003年,彪马联手宝马mini,双方签订合作市场推广协议,彪马专门设计出一款黑色的驾驶用鞋Mini运动二分鞋(MiniMotion2partshoe)。
  
  这就是跨界,从另外的角度解释产品用途和相互补充客户体验。
  
  跨界的基础是双方信任且坦诚开放。
  
  活动的一大特色是在墙上有一块大屏幕,屏幕上滚动播出的是来宾现场填写的“资源卡”,卡上显示来宾的行业和产品渠道资源,就彼此之间的资源整合现场商谈,姿态坦诚开放,现场气氛非常融洽。
  
  “干货分享”是这次活动的最大特点,掌握渠道的,直接就会写明自己的渠道资源,有优质项目的,就直接写了“有项目,求投资”,而有闲置资金的,干脆写了“有钱,求项目”。这就是态度,信任平台也信任他人。
 
upload.jpg
  
  跨界合作的内容是互补,目标是用户,但根源是资源置换。
  
  在提及为何要准备资源卡的时候,活动主办方“同城商脉”创始人张祯缨认为,虽然活动形式是散聊,但是有目的的散聊才能更有效的激发创意,准备资源卡就是为了让大家更快了解彼此之间的产品和目标用户群体,基于共同目标用户群体,开始探讨服务、产品、平台、渠道等等的互补可能。
 
  这一点笔者深表认同。西方经济学对于商品“互补性”的界定,通常是指在功能上互为补充关系的,比如相机和胶卷,计算机硬件与软件等。而“跨界”营销行为所需要界定的互补关系,不再是基于产品功能上的互补关系,而是基于用户体验的互补关系,在营销思维模式上实现了由产品中心向用户中心的转移,真正确保了用户为中心的营销理念。
  
  “跨界”在营销界早已不是什么稀奇的事儿,只是到了如今,营销人士对于“跨界”营销的重视,已经远远超越了以往。越来越多的著名品牌,开始借助“跨界”营销,寻求强强联合的品牌协同效应。
  
  审视跨界现象的发生,不难发现,跨界的深层次原因在于,当一个文化符号还无法诠释一种生活方式或者再现一种综合消费体验时,就需要几种文化符号联合起来进行诠释和再现,而这些文化符号的载体,就是不同的品牌。
 
upload2.jpg
  
  活动结束了,这也许就是一次普通的商务洽谈活动,也许,就此成为一种新型的商务社交方式持续下去,再也许会成为中国领先的跨界思维发源地,谁知道呢?但是参与活动的人们,通过活动相互结识,相互沟通,相互熟悉,却是不争的事实。这也许就是同城商脉这个商务社交平台提倡的“让商务社交更简单”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