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民生网:首页 > 综合 > 实验基地

“高材生”虐父,或许更该看医生

时间:2011-10-27 14:11:10  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作者:郭钦

  从极端个例对一个领域和一个群体做过大的批判,有失偏颇。找对廖某家暴事件背后的真问题,才能找到正确的解决问题的办法。

  北大硕士毕业、在深圳光明新区发展和财政局工作的高材生,竟对远从湖南赶来照顾媳妇和孙子的父母实施家暴,对挣钱供其上学的姐姐也是拳脚相加。因家暴行为引起社会关注的廖某,致电父亲认错获谅解,但警方与父子俩都已失去联系。(10月26日《广州日报》)

  北大硕士、深圳光明新区发展和财政局公务员,两重身份让廖某的家暴事件多了更多令人瞩目的因素,不少人指出,这样一个不孝子殴打父母的事件,绝非一个家庭的私事,所以有人从教育的角度,有人从公务员应做公众表率等角度进行反思。

  这些反思自然都有它的道理,但从一个极端的个例对一个领域和一个群体做过大的批判,显然有失偏颇。况且还有人对廖某“北大硕士生”的身份表示质疑。这确实不能简单地看做一件家庭私事,但我们究竟应该从中看出什么、关注什么?

  应该说,一般情况下,更高层次的教育理应培养出个人更高的素质,打骂亲人确实是一个人素质不高的体现,但就这个案例而言,与其将其归因于素质,不如归因于个体应对应激反应和释放压力能力的高低。而这种能力,与受教育的程度和所从事的职业没什么关系。

  需要指出的是,这种能力也是需要培养的。而从廖某的经历来看,他是家中独子、保送读研,显然缺乏对应激和挫折的体验,直到走进婚姻,被父母视为骄傲且有着令人艳羡的学历和职业的“凤凰男”,面对的却是妻子对家庭贫穷的抱怨,这样的偏差之下,心态失衡进而做出暴力的举动,也就不是什么奇怪的事了。不是想为廖某开脱,只是想说,仔细看看新闻就会发现,这个让许多人把矛头指向教育和公务员群体的“不孝子打父母”事件,说到底不过是现在社会常见的“凤凰男”型婚姻的悲剧。

  希望教育对德行培养有更多的关照,甚至要求公务员和官员群体有更高的道德素养,从而为世风受到挑战的社会作出相应的表率,这都没什么不对,但这些并非是这次家暴事件中最该引起我们关注的地方。相反,一直为我们所忽视的——社会对个体心理健康应有的关照,才是这次事件背后的重点。就像心理医生对廖某的诊断,他在家庭和单位中的两面性并非是病,“但如果长期承受生活的、工作上的压力,却得不到缓解,就会对情绪和性格造成影响,而做出过激的行为。而这与他是否受过高等教育,从事什么工作没有必然的联系。”

  我们不妨放下对教育和公务员的惯性批判思维,先来看看心理医生的这番话。应该承认,当下来自生活和工作的压力,成为人们普遍的心理感知,可这很少被认为是个社会问题,相应的,我们的社会也就缺乏应有的应对之策,于是,一些心理不够强大的人就在这样的压力面前败下阵来。采取家庭暴力的方式应对,绝非廖某一个人的反应,但他由于高学历和公务员的身份而被放到媒体的聚光灯下,但更多的人,可能暴力还在延续,还有亲人因此受害,却被忽略了。

  我们必须找对廖某家暴事件背后的真问题,这样才能找到正确的解决之道。别只顾着向教育和公务员群体挥舞道德的大棒。由此警醒的是,有必要从小就培养孩子的“应挫力”。而现在,对那些“应挫力”弱的成人们,社会也需要正视并提供一些必要的心理帮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