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1-08-25 来源:齐鲁晚报 作者:徐建和
目前,济南一超市推出了“特价面粉”,这一活动受到市民热捧,每天早上超市门前都排起长队,引发了“排队买面”现象。
对于这样的抢购现象,或许有旁观者会以一种居高临下的姿态,露出不屑甚至鄙夷的神情,把抢购者与贪小便宜的“小市民”联系起来。但我要说,这就是“穷人的经济学”,现实,简单,质朴,外加几许无奈。对那些衣食无忧的富裕阶层而言,每袋6元的价格优惠自然算不得什么,他们是不可能为了这区区蝇头小利而参与到抢购中去的。但是,在这个繁华的都市里,还有相当一部分群体远没有达到“衣食无忧”的地步,他们对关系自己切身利益的“米袋子”和“菜篮子”的价格天生敏感,不得不处处为柴米油盐和一日三餐的温饱问题“斤斤计较”。由此也再次折射出在物价长期居高不下的“涨时代”,普通民众对自身生存状态的焦虑。
近年来物价持续攀升,CPI屡创新高,全国各地农副产品价格快速上涨,市场里的菜价几乎一天一变,有人戏称买菜就像买股票,菜市场应该改名为“蔬菜副食品交易所”。因菜价上涨甚至诞生了“菜奴”一族,“低价菜攻略”也流行网络,“先看天气预报再买菜”成为一些家庭主妇甚至都市白领的“购物圣经”。“收入是牛车,物价是高铁,我们没有半点追赶的机会”,这样的网络语言成为当前多数民众生存状态的真实写照。
从这一现象,政府部门应该更加清醒地看到,在物价持续上涨、通胀形势日益严峻的现实面前,中低收入阶层尤其是弱势群体的生活首当其冲,他们需要政府倾注更多的民生关怀,期盼政府在稳定物价、改善民生上做更多扎实细致、富有成效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