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1-12-08 来源:工人日报 作者:赵剑影
记者目击:十余名农民工蜷缩送工车中,其座椅全部被拆,只能席地而坐……
图省事省钱,安全意识薄弱,农民工心甘情愿坐上“风险车”
济南交警提供给记者的超载工车被查扣现场照片 。
连日来,关于校车超载的问题成为社会关注焦点。然而,记者通过采访发现,超载并非校车独有,由于农民工图省事省钱,加上安全意识淡薄,大量送工车也存在超载问题,有的问题还相当严重。
11月30日,雪后初晴的济南市到处白雪皑皑,气温达到零下4摄氏度。早上6时许,天还没有亮,在济南二环西路和经六路西口交汇处的农民工零活集中地,不少农民工已经冒着严寒,裹紧大衣,在路边等活了。在二环西路的右侧,四五辆面包车以及几辆机动三轮车走走停停,不时有刚到的农民工从车里下来。
记者走进靠在路边的一辆昌河牌白色面包车前,透过窗玻璃看到,车内后排座位都已被拆掉,乘车的农民工几乎都是蜷缩着席地而坐。记者数了数,从里面居然走出了13名农民工。
记者以租车为名,和司机聊了起来,司机告诉记者,“我每天早晨从郊区把人运来,每人收费5块钱,晚上再运回去”。记者问他,你这样超载,不怕交警查吗?司机一笑,“怎么不怕呀,这不在时间上打个擦边球吗?这个时间,交警起不来,没事的。”记者随后以其他事由离开。
在此等活的薛志忠大哥,家住在郊区的水屯村,每天都和同村的十几位邻居来此找活干,图方便,他们经常乘坐一些黑出租面包车,“每次坐车的人数不定,最少时也有十几个,最多时车里挤了18个人。”薛大哥说,“我们都这样,省钱省事。”
记者采访时了解到,这些超员的面包车往往拉的都是固定务工人员,他们多来自济南西部城郊以及德州齐河部分农村,几乎每天都会乘坐这样的面包车进出城区。
来自济南交警的信息显示,由于经济利益或经济条件的制约,工车超载很普遍。最近几年,交警部门查出了不少这样的超载车:
11月9日清晨6时,历下区交警大队集中在开元隧道东口检查过往的7座以上小客车。20分钟后,民警发现一辆白色金杯面包车看到交警后“行动迟缓”。经查看,核定载客为9人的面包车竟然塞进去了20个人。车上20人均为农民工,有男有女,来自长清区,准备到奥体中心附近的工地干活。最终,司机刘某被罚款200元,记3分。
去年槐荫区交警大队的一次行动中,在济齐路设立检查点,从凌晨5点半至6点半,1个小时查扣11辆超员车,一辆7人座面包车竟然塞进18个农民工。
据济南交警大队相关负责人介绍,在我国的道路交通安全事故中,超载占了交通安全事故的很大比重,成为道路的“第一号杀手”。而农民工的交通安全意识相对薄弱,加上在外挣钱不容易,为了省钱、贪便宜,心甘情愿坐这样的“风险车”。他表示,校车事故后,全国掀起整治校车的风暴,力争为孩子创造一个安全的环境,实际上,农民工同样与危险相伴。济南交警表示,下一步会加大查处力度,整治这些超员车辆。“最根本是希望广大农民工都能了解超载的危害,提高安全意识。”(记者 孙覆海 通讯员 葛红普)
西安:核载7人面包车挤进23名农民工
农民工称能坐上车“是运气” 至少“一天有工资拿了”
“在这(黑市)能坐上‘黑车’还要看运气好不好嘞。”11月23日,西安高新区木塔寨村正在向载人货车上挤的农民工纷纷感到自己的运气实在太好,只要挤上车,就有活干。但这些严重超载的“黑车”随即就被交警大队民警全部查扣。
11月23日凌晨5时许,笔者同高新交警大队执法人员来到高新区木塔寨村人才市场,马路边站着的农民工将近上千人,看上去密密麻麻。很多农民工以为笔者是来招工的,便一拥而上不断推销着自己。其中一名大概30岁左右的妇女说:“挑我吧,我啥都会干,力气也很大的!”
而就在这人群中,还停着十几辆核载7人的小型面包车,一些找到活的农民工不停向车上挤着,其中最多的一辆车竟然拉了23个人,最少的也拉了17个人,车里人摞着人,挤得不亦乐乎,很多人都在暗暗庆幸自己的好运气,至少一天都有工资拿了。为了能多拉一些人,这些拉人的货车里的座椅基本上都已经被人为改装过。
面对如此混乱、毫不顾忌交通安全的行为,高新交警大队出动23名警力、3辆警车兵分几路,立即对这类车辆进行拦挡,对司机驾驶证和交强险等相关手续进行检查,随后对8辆不符合规定、人数超载的货车进行了查扣。
据了解,从2010年5月至今,高新交警大队针对该人力资源市场整顿共出动警力1800余次,出动警车510辆(次),纠正处理违法车辆960例,截至当日共查扣违法车辆87辆。(通讯员 晁阳 陈宛辛 时洁)
2011年8月,哈尔滨红星菜市场附近,和司机谈好价钱的农民工正在陆续挤进送工车。石岩松 摄
哈尔滨:超载工车频出事故
政府应出台硬性要求进行规范
今年以来,哈尔滨市超载工车频频出事。6月23日,在哈市松北区万宝镇,一辆自卸半挂车与一辆满载7名农民工的面包车相撞,面包车内7人当场死亡;7月30日凌晨,在群力新区,一辆载有13名农民工的微型面包车与一辆本田雅阁轿车相撞,面包车驾驶员及一名农民工当场死亡,车内8名农民工受伤……一位司机称,以一辆装了14人的面包车为例,就是以每小时五六十公里的正常速度行驶,遇到紧急情况踩刹车根本停不下来。
根据哈市交警部门统计,2011年上半年,哈市道路交通死亡人数达168人,占哈市各类事故死亡总数的85%,其中一次死亡3~9人的较大事故全部为道路交通事故,哈尔滨市政府今夏曾召开“保安全、促发展”会议特别强调,做好残土车、“送子车”、“送工车”、港田摩托车和运沙车的集中整治工作。
“送工车”很难遏制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很多建筑工地为了节约管理成本,不给工人提供集体住宿的宿舍或工棚,工人不得不自己找住的地方。为了节省开支,农民工只能选择住在相对偏远的郊区。
“不给工人提供住宿的地方就是为了减少麻烦。”群力新区一建筑工地的包工头刘某说,以前,工地的工棚曾出现过着火、丢东西等情况,工地处理起来很麻烦,又没法杜绝,所以干脆就让工人自己找住的地方。“现在很多工地都这样。”
“我们超载就是为了多挣点钱。”一位司机直言不讳。这位“路宝”车的司机说,“送工车”的活只在一早一晚干,他们白天还能再干点别的活,两不耽误。虽然有的面包车是按趟收费,但也有的是按人头算钱,从10元到20元不等,多拉一个就意味着多挣10块钱,超员是必然的。他说:“早晨能揽到活的时间就是从四点半到六点的一个半小时里,如果能抢点时间的话就能再跑一趟,这样一来闯红灯、逆行是不可避免的。”
司机为了赚钱,农民工则是为了省钱。一名30岁左右的农民工“小胖”说,他和几个老乡去群力新区干活,9个人拼一辆车,车费是150元钱,大家均摊,多一个人大家就能少摊点车费。
“送工车”之所以能在市区内躲开检查、超载行驶,另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在清晨四五点钟或晚上七点以后,一般遇不到执法人员,即使路口有摄像头,但只要摘了车牌或者挂个假牌子就能蒙混过关,有闯红灯、逆行被拍下来也无所谓,一些新建小区则根本没有摄像头。
“现在有些比较负责任的工地向工人收取车费,然后雇大客车接送工人,这是个最好的办法,但也比较费事,所以多数工地不愿意这么做。”刘某说,如果政府相关部门能牵头,将这一做法作为对建筑工地的硬性要求,“送工车”的隐患将大大减小。(王健泽 石岩松)
点评
工车不能成为整治盲区
在校车事故后,全国开始掀起整治校车的行动,力争为孩子们创造一个安全的环境。然而,却很少有人注意到,农民工上下班搭乘的工车同样面临严重的超载问题。每个城市都有大批的农民工群体,他们为城市的发展付出了大量的心血与汗水,然而,他们在每天上下班的路上却与危险朝夕相伴,这不能不引起重视。
为了挣钱养家,农民工们背井离乡来到城市。为了省钱,他们租住最便宜的房子。为了多赚一点工钱,他们起早贪黑、早出晚归,承担着别人不愿意做的工作。为了少分摊几块钱的车费,他们每天挤在狭小的车厢里上下班,哪怕面临危险……
生命不分贵贱,危险来袭时同样没有选择。尽管收入不高,但每一位农民工都是一个家庭的精神和经济支柱。一旦安全不能保障,出现意外,挣钱养家就成为虚妄,幸福快乐更是无从谈起。从这个角度来说,一辆工车能否安全行驶,牵动的不仅是这一车农民工的安危,更牵动着千万个并不宽裕的家庭的命运。
很多农民工搭上拥挤得像沙丁鱼罐头一样的工车,却暗自庆幸运气好。纠正违章本是为了民众的福祉,却遭遇被保护人“不买账”。面对道路交通执法者,他们感到不理解。保障他们权益的举动,在他们看来却徒增了他们的麻烦,影响他们去赚糊口的工钱。他们认为搭上这趟车,就至少能挣一天的工资,多增加一些绵薄的收入。这让我们在震惊之余又多了一丝心酸。然而,越是这样,对于农民工安全问题的关注,就越不能成为盲区。
工车超载为何屡禁不止、屡查不止?农民工的安全应该由谁来保障?
严禁客车超载,按核定人数载客,是每个驾驶员都应懂得的基本常识,也是必须自觉遵守的交通法规,这毋庸置疑。然而,却有很多驾驶员抱着侥幸心理,每次都期望再多赌一把。为了多拉工人,快挣票子,把一切道路交通法规抛置脑后。他们认为,即使被查到了,罚一些钱也没什么大不了,总归有赚头。因而,他们在“有一分赚头”的驱使下,就敢冒“十分的风险”。
大量工车不仅习惯严重超载,还学会了一套对付交警的本领。和交通执法部门玩“躲猫猫”的游戏,想方设法钻空子,绞尽脑汁躲检查。一些司机认为,车上搭乘的都是农民工,超载是两厢情愿,何乐而不为?这不仅是对安全的无知,还是对生命的不尊重,同时,这也反映了他们深谙农民工安全意识相对薄弱、图省钱省事的心理,让他们心甘情愿地坐上“危险车”。
这就要求我们的交通执法部门,在执法的时候,要善于了解情况,善于讲方法。不仅要灵活运用检查手段,更要善于疏通和破除农民工的误解。在对待查处工车超载问题上,要抱着积极的态度,调动一切反违章超载的积极性,发动广大群众全面监督。除此,还要加大对交通违法行为的处罚力度,有效监管客运车辆,使超载车辆上路就能被及时发现,让超载行为得以纠正,让超载现象无处遁形,让超载车辆无路可走。唯此,工车超载现象才能真正得以遏制,实实在在地为农民工兄弟提供安全保障。(记者 赵剑影)
(记者毛浓曦、张世光对以上报道亦有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