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1-12-21 来源:大众日报 作者:鲍青
莒县棋山镇东毛家庄村,是个美丽安宁的小山村。附近山地丘陵低缓起伏、河流水库星罗棋布,淳朴敦厚的村民生活颇依赖土地。可长期以来,该村杨德义开挖集体地和村民自留地,取石料与沙料,致使被毁土地永无复耕机会。村民希冀“但存方寸地,留与子孙耕”的祈愿,演变为只可“难存方寸地,留与后人坑”的尴尬困局。而“就地取材”的生料厂,每日排放滚滚烟灰,不仅令村民“有口难开”,还使附近的桑蚕户面临彻底绝收的困境。
棋山镇对此出具的调查报告,在村民看来实在难脱“轻描淡写”弱化事态严重性的嫌疑。村民刘锦全不无愤慨地说:“都是一级袒护一级,不知道谁还能替咱们老百姓说话。”巧合的是,记者采访的12月3日,生料厂大烟囱没有喷雾冒烟,从莒县赶来的大货车也空载而归。“他们肯定是听到记者要来的风声,今天停工了。”刘锦全笑道。
新支书生财有法,村民自留地被挖
站在被挖地前,村民刘锦全很奇怪:国土资源局亲自制止的采挖石料,杨德义为何还那么嚣张。
东毛家庄村的土地多位于山边,土壤仅有薄薄一小层,下面是岩石和沙料。村民格外珍惜这得来不易的耕地资源,“村里地娇嫩得很,破坏不得。破坏了就没法复垦。”刘锦全说道。“可就是有人看上了这薄土层下面的石头,把好好的地给翻了个儿。”
前几日,几位村民站在采挖现场打电话向国土资源局抗议。国土资源局派来的人将挖采车的电瓶取走,可这也没稳住刘锦全等人的心。“他(杨德义)威胁我们,谁要再去反映情况就用黑社会对付我们。”
村民口中的杨德义,是今年换届选举中新当选的村支书。“从前他也搞石料开采,去年6月份当上代理支书,胆子就越来越大。你要到现场看看,看看他有多过分。”“他也不和你说,就叫人开挖掘机来挖你家的地,从原来的几亩、几十亩到现在的百余亩,被挖的面积是越来越大。”
记者跟随村民来到沟壑纵横的田间,看到约20亩的耕地完全变成深达数米的坑洼,成堆大石块裸露散落于田间(上图)。乱石岗上,即是养民之壤。村民跺着脚骂道:“都挖成这样了,你让他告诉我们怎么来复垦?”“我们的孩子都在外面打工,老了还是要回来的。可我已经没有地能传给他们了。”据刘锦全介绍,他们的地已经落实到户,可杨德义强行将地收回挖石料来卖。“杨德义曾对我说:国家政策,我说了算。”
据村民介绍,杨德义将挖来沙石料卖给了村边生料厂,其所得并没有入村集体的账目,全部进了他私人腰包。“生料厂和杨德义关系很好,所以他卖材料要比别人贵点。”就地取材的生料厂不断扩大生产规模,对石料需求也愈发旺盛。刘锦全觉得不光是复垦难说,即使要停止开挖都很难。
石坑附近的景象似乎正验证着刘锦全的说法。记者发现有好几处停放挖掘设备的建筑物。“这些都是杨德义修的房子,共有20多处,也都建在我们的耕地里。”
生料厂滚滚浓烟,村里人村内遭殃
村民王嘉茂很纳闷:莒县县领导亲自下指示拆除的生料厂,怎么还敢在村边“顶风作案”搞生产!
这家石料厂,按棋山镇的说法,是2004年镇里招商引资的产物。相关资料上显示:“2004年镇政府通过招商引资,日照一水泥厂来我镇投资建厂,占用该村土地23.11亩……”当年建厂时并没有污染之说,合同条款上更没有给予污染补偿。可没有污染之说,并不能否认生料厂没有污染之实。村民告诉记者,生料厂多个烟囱每日都喷发滚滚烟尘,烟尘随风飘落在村里、地里。“生料厂白天黑夜冒烟,地里能落那么厚的灰。菜都灰白了,洗好几遍才能吃。村里灰特别大,走在村里不敢张嘴,不然就一嘴灰。”王嘉茂边说边比划一厘米的厚度。
听说几家养蚕户获得生料厂赔偿,约36000元。王嘉茂告诉记者:“桑树叶被灰盖住,蚕不能吃。但我们村民的补偿呢?生料厂征地的补偿款、挖地的补偿款、污染补偿,通通都没有见到踪影。”
据王嘉茂介绍,莒县一位县领导曾在2010年1月来视察生料厂,并做出了拆除的决定。“那时关系到小窑、历史窑的拆除。生料厂干了一年干不下去了。听说下拨了50万的拆迁费,而且已经拆了一块,不知道为什么后来又生产了。”“顶风作案”的生料厂吸引多辆大货车来拉货外运。东毛家庄村路已被超载货车碾压的面目全非,行走在上面非常颠簸。“生料厂粗加工的运到莒县再加工成水泥卖出去。”
王嘉茂对生料厂的背景却讳莫如深。“听说生料厂很有背景,不仅镇里有人,县里还有人。我可不敢多说,不然在村里就混不下去了。”
孰料不知谁走露消息,生料厂似乎获悉记者采访的消息。“今天早上就停工了,烟囱不冒烟。你看来拉货卡车都空着回去了。”
村民维权之路险且长
村民王田华很愤慨:镇党委副书记牵头的调查组怎么罔顾事实,“睁着眼睛说瞎话”。
他的感慨源于棋山镇对此问题出具的“答复意见”。在村民看来,镇里的一干“名医”并没有把好问题的脉门,所说所做均跑了调、离了谱儿。“棋山镇做答复的目的为了安抚我们,不让我们再闹腾。”
原来这些不堪污染荼毒、不堪失地苦痛的村民,曾多次向棋山镇、莒县的相关部门反映情况。可面对一次次的冷白眼和闭门羹,他们的心也如冰冷。“去哪里都没个说法,就算是回复也胡说八道。”一些部门出具的答复书多是文过饰非,虚胜于实。王田华告诉记者:“杨德义占耕地,镇里非说那里是采石场。而且把面积从20亩说成2.5亩。他们有没有到现场查看?”
关于杨德义占地的手续问题,棋山镇的回复声称杨德义占集体地有合同根据。王田华却说:“合同是2005年的,可从2003年杨德义就开始占地了。怎么过了两年才签合同?而且到现在为止也没有见过合同。”
在村民看来,即使是杨德义有了合同的“庇佑”,他也无权占据集体地挖沙采矿。“集体地都是集体的,之前的支书没通知我们就擅自分地,这样的做法不合理。而且他(杨德义)把耕地变成了沙坑,改变土地用途,违反了《土地管理法》。”对于镇里的答复意见,村民们一致表示不同意。
对于为何不受待见,王田华将之归结为“官官相护”。“杨德义和分管我们这一片的副镇长关系很好。”而这个副镇长也出现在调查组成员名单中。为此,他们很难相信调查组能做到客观公正。
村民中年轻者近花甲、年长者逾古稀,说起上访目的,他们一致认为“我们这些老家伙想过个安稳日子。”
(为保护举报人隐私,此文中除杨德义外,均为化名。——记者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