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时间,因篡改生产日期近日陷入舆论漩涡的蒙牛乳业,公布了上半年业绩的报告。蒙牛方面表示到,因中国乳制品行业增长放缓,且2011年末受到黄曲霉素M1及其他负面媒体报道,一度令市场销售下滑近30%。
就在
蒙牛被曝出篡改生产日期的“负面新闻”之时,周边就有很多人惊讶:“蒙牛怎么又出事了?”接下来还是惊讶——怎么出那么多事,蒙牛还是“健壮”如斯?可见,如此多的“负面报道”,很难伤到蒙牛。事实上,自从三鹿倒掉之后,中国乳业依旧丑闻不断,似乎就还没有什么“负面报道”再能产生那么大的威力。
关于“负面报道”一词,白岩松说过一段很经典的话:“新闻只有一种报道,没有正面报道和负面报道。”具体一点,报道只应有真假之分,而无正面负面之别。因此,倘若蒙牛说,虚假报道令其业绩下降,才会让人同情;但它说“负面报道导致销售下滑三成”,只会叫人觉得矫情。
那么,这半年多来,关于蒙牛以及其他国内乳企的报道,有多少假新闻呢?常见的倒是,每次一个“负面报道”出来,各乳企总是在忙着公关、辩解,而未曾见它们底气十足地指出,这报道不符事实。此次,蒙牛在将业绩下滑的原因归咎为“负面报道”后,在谈及应对措施时,首当其冲的还是“促销”,方法无非两种,一是降价,二是打广告——意图自己炮制出“正面形象”来抵消“负面报道”的影响,不过,蒙牛自己也承认,此法并不太奏效。
未辨事实真假,先怪报道太“负面”——不只是蒙牛,一些公权部门也常会如此矫情。比如,食药领域丑闻频出之时,有某部竟然提出要开列一个“媒体黑名单”。那是因为,在对那些丑闻的披露中,媒体总是跑在监管前面,让它们大大失了面子。如今,我们终于开始欣慰地看到,一些地方的监管部门会跑在媒体前面,比如蒙牛这次篡改生产日期的事件,就是某地工商部门主动查处到的,仅就这件事来说,可怪不得“负面报道”吧。
蒙牛的通报也算是给媒体提了个醒,要对自己的报道更加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