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1-12-17 来源:辽宁日报 作者:赵乃林
近年来,家政服务已经进入了寻常百姓家。
萝卜快了不洗泥,记者调查发现,很多家政服务员来自农村,文化程度不高,素质良莠不齐,“游击”作业,问题频发。还有一些家政服务员上岗前只接受过简单培训,甚至没接受过培训,这使他们的工作质量难以让人满意,这也导致找个合适的家政服务员很难,同时意味着更高的价格。怎样提高家政服务员整体素质,解决供需矛盾,已经成为一个社会课题。
案例回放
汪老师一年换了5个保姆
中学老师汪莉莉这些天一直忙着找保姆,夫妇俩平时工作忙,女儿两岁多了没人看。“打广告、托人从农村打听、去家政公司,该想的办法都想了,可一直未能找到称心的保姆。”汪莉莉满是无奈。“父亲瘫痪后一直雇保姆侍候,一年来已经换了5个保姆,就是找不到特别合适的。 ”
市民崔毅最近也在为找保姆的事发愁。崔毅给记者讲了找保姆的前前后后。崔毅的父亲今年68岁,一年前患脑血栓摔伤后,脊椎受损,导致全身瘫痪。崔毅和妻子都在上班,他们就从老家法库农村花钱请来表姐照料父亲。表姐还算尽心尽力,可她做的饭菜老人不爱吃;表姐人也大大咧咧的,老人吃的药种类较多,她常给搞混,有时还给忘了。崔毅下班后常去父亲家看看,发现这些情况,就跟表姐说了。可过后这类事照样发生。看到表姐不时给父亲翻身、按摩,挺不容易,崔毅觉得也只能认了。4个月后,表姐家里突然出事了,她赶回去后就没再来。
这边儿,崔毅请了3天事假,每天安顿父亲吃完早饭,就骑车到鲁园劳动力市场物色保姆。这活儿,他觉得只有找个像表姐那样的农村妇女才能吃得消。第三天,他选定从内蒙古赤峰农村来沈阳打工的高大姐。高大姐说自己能吃苦,要价也不高,双方就讲定了。
但高大姐干上几天后,崔毅就发现她也有粗心的毛病,而且干活不利索。崔毅提意见,高大姐不服,反倒抱怨所干的活儿比预想的多。一个月后,崔毅发现高大姐并不常给父亲翻身,老人尿床后,也不给及时换尿垫,为此双方闹得不愉快。勉强让高大姐干满两个月,崔毅将她辞退。
此后,崔毅从劳动力市场又雇来家在外地农村的刘大姐,结果干活还不如高大姐,还常对老人发脾气,干了不到一个月就被辞掉了。后来又从家政公司请来金女士,金女士干活倒是麻利,可她待老人不好,有家人在和没家人在她判若两人。干了一个月,金女士要求再给加钱,崔毅没答应,她就不干了。之后,他又从家政公司雇来个保姆,结果还是有很多毛病,但崔毅也只好忍气吞声,私下里寻找“好保姆”。
汪莉莉、崔毅所说的保姆难找,都是指有素质、合要求的“好保姆”。汪莉莉要给女儿找的保姆,不单单带孩子,还要对孩子进行启蒙教育。崔毅找的保姆要细心、干净,有些护理技能,可就是难碰到。
■专家说法
短期培训不能造就高端家政服务员
□辽宁林业职业技术学院家政系主任刘抒歌
从发展角度来看,我国家政服务业有巨大发展潜力和空间,城市居民对家政服务的要求迅速增长,素质高、专业化的高端家政服务员需求量比较大,但社会供给少,供需失衡。
然而,高素质的高端家政服务员并不是短期培训和非专业人员转岗可以造就的。他们要有爱心和诚信的品质,要有驾驭家庭管理、婴幼儿教育、护理保健、膳食营养调理等专业技能及外语、计算机等基础技能,还要有一定的鉴赏和审美能力,这需要家政服务员接受专业化的系统教育。
发达国家的大学开设家政专业已有100多年历史。而在我国,继吉林农业大学在全国率先设置了家政本科专业后,目前全国高校开设家政专业的大学不超过10所,毕业生更是屈指可数。
因此,科学地进行课程设置,加大高校家政服务专业人才培养力度,是全方位提升家政从业人员素质的重要途径。
年龄结构优化会带来素质提升
□沈阳金牌家政连锁有限公司负责人侯敏
一个高素质的家政服务人员,理论和经验都要有,二者是并重的。与以往相比,现在用户对家政服务的要求越来越高,所以提升家政服务人员的整体素质也越发重要。以雇育婴师为例,现在的年轻父母多是“80后”,他们有文化,市面上有关育婴的书也不少,学一学,就会了解一些育婴知识,但他们没有经验。与“80后”不同,他们的上一代、上两代都拿自己的生育经历作为经验,而这样的经验有些并不科学。正因为如此,雇主希望通过育婴师将遇到的问题,无论是知识性的还是经验性的问题都能一一解决。
实际上,家政行业从业人员构成已经开始发生变化。以往家政服务人员以农村妇女和城里下岗失业人员为主,她们文化程度不高,缺少理论知识,缺少从业技能,如果说有经验,其实很多人就是靠着自己干家务的“底子”出来找活儿。而现在,随着家政行业的发展,从业人员的年龄结构正在发生变化,已由过去的“50后”大一统变成现在的“60后”、“70后”为主、“80后”逐渐增多的新情况,文化素质普遍有所提高。高校家政专业教育已从无到有,一些其他专业的大学毕业生也在进入家庭服务行业,如一些学前教育专业的师范类毕业生当了育婴师,一支专业化、技能化、职业化的新型家政服务大军,将撑起家政行业的未来。
家政培训面面观
●菲律宾
“世界上最专业的保姆”
菲律宾的劳务输出总量在亚洲名列前茅,仅输往全球的家政服务人员数已达 350多万人。 “菲佣”这个称呼虽不礼貌,但它作为一种家政服务的品牌,几乎占据了国外和香港这些成熟的家政服务市场的绝大部分份额,其高级佣工被誉为 “世界上最专业的保姆”。
但是“菲佣”之所以多,并不是因为价格便宜,而是因为“菲佣”的素质相对较高。很多“菲佣”都有大学文凭,且在菲律宾本国受过至少 3个月的家政专业培训。此外,由于菲律宾通行英语,很多 “菲佣”还可以充当家庭教师,而且不少“菲佣”还是从教师转行而来的。
●美国
千家高校设家政系
美国的家政服务无所不包。美国人认为,人人都有家庭,帮助家庭提高生活质量和管理水平,就是在提高全体国民的生活质量。美国有近千家高校设有家政系,还有很多专门的家政学院,部分高校还培养家政专业硕士生、博士生。而且,学习家政专业并
不是女生的 “专利”,越来越多的男生涉足这一专业,男女在家政服务工作中各有所长,也就更好地满足了不同客户的需求。
●中国香港
政府提供人均6000港元培训费
香港是亚洲的发达地区,是家政服务人员主要输入和雇用地区,其家政服务员基本培训一般在输出国完成。在香港,家政服务人员输入后,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为每人投入6000港元进行为期 3个月左右的强化培训,考试合格后方可上岗。
■记者调查
农村中年妇女在从业者中占较大比例
裹着一身寒气,记者一走进沈阳鲁园劳动力市场大厅,就看到拐角处有几位皮肤粗糙的中年妇女在等活儿,有人手里举着个写有“保姆”字样的纸板,有人索性就坐在自己的衣服包上。看得出,她们来自农村。
“能吃苦有力气就能当保姆”
“你们都在找保姆的活儿吗? ”记者走上前问。 “只要能干的活儿,啥都行。你找保姆吗?”站在前边的妇女抢先回答后,又反问一句。她姓张,50岁,老家在开原农村,来沈阳打工有10年了,主要是干零活。上一份工作是在饭店端盘子,和店主闹了矛盾,她就把活儿辞了,重又来找。她身旁的妇女也姓张,是她的老乡,自称刚刚干完28天的月嫂,孩子满月了,她也就不干了,至于为啥不接着干,她说是婴儿晚上总闹,她睡不好觉。不远处的妇女姓于,42岁,来自黑山农村,自称此前伺候过一个生活不能自理的老太太,干了近半年,不干的原因是嫌老太太磨叨。来自法库的妇女姓王,30多岁,自称是第一次出来找活儿。还有两位妇女也都四五十岁,来自辽西。
记者以给老人找保姆为由,跟她们攀谈起来,发现她们在很多方面都雷同。为啥要干保姆?她们都觉得这个活儿最简单,不需要啥手艺,谁都能干。张女士说,在家里洗衣、做饭啥活儿都干,农村人还能吃苦,有力气,干别的不敢保证,干保姆没问题。于女士的要价是月薪2200元,她说只要按月给开支就行,活儿差不了。就连第一次出来打工的王女士也信誓旦旦地打保票。怎么就能胜任?于女士说,事先讲好都要干啥,到时候就干活呗,如果雇主觉得干得不行,那就结账、换人。王女士说在家时照顾过婆婆,保姆活儿没啥难的。
她们承认,都没接受过家政培训,倒不是没有机会,而是觉得参加培训太耽误找活儿了。于女士说,她也知道月嫂的收入特别高,前些天就有一个免费的月嫂培训班,但整个培训下来得一两个月,她觉得时间都浪费了。其他人也都表示不会参加培训。
记者在进一步采访中了解到,在我省的家政服务业从业人员中,农村中年妇女占有较大比例,她们文化程度偏低、流动性大、缺乏专业培训,以致有的对各类家用电器不会用,有的对老人需要按时服的药搞不清,有的孩子不会带、病人不会护理,买菜不会记账。其实,这样的家政服务员有的是,难找的是那些有理论知识、有实际经验、有专业技能的高素质家政服务员。
金牌育婴师学过幼教还懂医
沈阳一家家政公司的负责人告诉记者,那些素质较高的月嫂、育婴师最为抢手,有的雇主物色到好的育婴师后,宁可等上两个月也愿意;有的雇主还每天车接车送育婴师,只怕育婴师嫌交通不便另寻别的雇主。 “这样的育婴师之所以成了香饽饽,就因为她们的素质高。 ”
47岁的郑敏是这家公司的金牌育婴师,她干这行已经有7年了,此前是幼儿园老师。坐在记者面前的郑敏,端庄、文静,说话轻声细语,举止落落大方。能让人感觉到,这是一位非常有素养的女性。
在郑敏看来,她之所以被雇主争抢,是人家觉得她有知识、有经验。她学的、做的都是幼教,这使她掌握了一定的教育知识和方法,但仅此并不够,还需要有较宽的知识面,并在照管孩子时,将知识点点滴滴“润”入其中。她还掌握一些医学知识,孩子消化不良,她给做腹部推拿;还把孩子成长中可能遇到的一些情况提前讲给孩子家长,譬如孩子可能会出现生理性腹泻,让家长知道这种情况是正常的。郑敏说,这些既有原来在学校、现在从书本上学到的东西,也有在培训中学到的,还有自己摸索着积累的经验。她这样做,是把理论和经验融合在了一起。
郑敏现在带的孩子两岁半,她已经带了两年。她每天的工作时间是早8时到晚6时,孩子的日常生活起居、饮食、学习和活动的内容都由她安排、教授。看起来,每天她似在哄孩子玩,实则寓教于乐,随时随地教孩子学东西,培养孩子的各种能力和好习惯。譬如:做饭时,开冰箱取东西,就会给孩子讲冰箱是什么颜色、门是什么,冷藏室是干什么用的,让他感知一下凉;给孩子洗手时,就会讲水是透明的,水滴“滴答滴答”像下雨,还教他区分左手、右手;给孩子穿衣服时,会告诉他这件上衣是绿色的,绿色是春天的颜色,蔬菜叶也是绿色的,这条裤子是蓝色的,天和大海都是蓝色的;孩子再大点,抱他上下楼梯,就教他数数,数单数,数复数,倒着数数;每天都带着孩子到户外活动一会儿,教他观察大自然,无论天气怎样从不间断,雨天讲雨,雪天讲雪,风天讲风……每天从早讲到晚,郑敏都得了咽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