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月中旬起,清华大学等各高校将陆续迎来新生报到。记者近日发现,不少新生已经在为即将开始的大学生活添置“装备”,各种数码产品自然不可缺少,而一些新生动辄要求购买“苹果三件套”,让不少普通市民家长直呼“伤不起”。
从中关村多个苹果产品经销商的口中也得到证实,平均卖出5台ipad3,至少有2台是大学新生持录取通知书购买,“一次性购齐‘三件套’的也不在少数”,甚至连售货员看着都有些不忍心,报道中记者看到,一名女孩儿怀抱一台ipad,一脸愠色。而不远处,一名中年女子蹲在墙角,手捏纸巾,低头不时抽泣。原来这名女孩儿即将去外地上大学,今天特意过来买数码产品,售货员说:“她上来就要买iPhone4s、iPad3和mac book这‘苹果三件套’,而且都得是高配,超过2万元支出让母亲觉得有些吃不消。”刚说完这些,女孩儿大喊一声:“不给我买,就让我在大学丢脸去吧。”说完便扔下母亲,扬长而去。
平心而论,单纯的从商业角度来看,苹果的营销无疑取得了巨大成功,不只是大学新生把这种数码产品当成“入学必备”,很多少男少女都把拥有一部“苹果”作为时尚,日前有媒体报道,一个高中生为了买“苹果”手机,居然卖掉了自己的一颗肾,直到母亲察觉儿子的身体越来越差,最后才得以知晓并报警。但无论“
苹果“给社会带来多大的危害,作为数码产品,苹果既无原罪也更无须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倒是我们眼下的社会确实有些浮躁,着实病的不轻。
说实话,女孩考上大学,在入学之时逼迫母亲给自己一次性购齐苹果“三件套”,全然不顾家中的经济条件,而且谁都知道这套数码产品,尽管可以对学习有所帮助,但少男少女们更看重她的时尚和娱乐功能,无论从教育孩子成长,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戒除虚荣攀比心理方面等等,不仅要对女孩进行批评,更不能助长亲少年这种不良现象,但是,理智的想一想,作为为人父母的“过来人”,我们在对子女的某些行为进行所谓的批评教育时,实际上子女身上的这些“叛逆”,做父母的都曾经有过,恐怕自打人类文明的那一天起,孩子就在父母的管教下长大并为人父母,然后转过脸来再以同样的态度“教育”自己的孩子,但几千年的事实证明,没有不操心的父母,同样也没有让父母“省心”的儿女,即使这位被女儿气哭的母亲,也未必没曾把自己的父母气的“寻死觅活”。为儿女生气,其实也是一种享受。
就事论事而言,女孩包括那些把“苹果”当成入学必备“装备”的新生们,人们可以给予善意的批评,但不必过于指责,更不必抱怨社会或是怨天尤人,尽管我们眼下的社会确实过于浮躁,从某方面助长了90后们的攀比心理,但也应该看到,攀比拥有或是某些虚荣是青少年阶段的共性,不仅90后有,80后,70后甚至过去的每一代人都曾有过,只是随着时代潮流的不同而追逐的目标不一样,不必为此过于纠结,况且,90后的孩子从幼儿园那天起直到高考结束,其所处的学习压力不仅是他们的父母年少时无法相比,甚至超过了历史上任何一代人,而他们面对的各种物质环境同样也超过历史上任何时期,处于十七八九岁这个年龄段,既是性格叛逆的最高峰,同时也是最能感受父母关爱的时期,表面上看孩子对父母的艰辛甚至落泪有些“麻木”,正像这位没有如愿买到“三件套”的女孩那样,看似扔下落泪的母亲扬长而去,实际上她的内心未必不理解母亲,更未必不受到震撼,而这种因家中经济拮据没有满足要求的“丢脸”,或许更能转化为女孩今后努力奋斗的一种动力。更可能成为将来母女二人值得回忆的人生“花絮”。
实际上,每个人都有“成长的烦恼”,几千年来都是这么一代代走过来的,女儿气哭母亲,儿子气病老子,这样的现象不仅每天都会发生,即使在很多历史名人、伟人身上也不例外,既不必归结社会,更不能往哪一代人身上联想,要看到在母亲气哭的眼泪中藏的却是最深的爱,同样,女儿的“负气”和不解更会随着时间的推移、年龄的增长转化为对母亲最炽热的情感,因此,对入学新生买“苹果”气哭母亲,人们不必过多联想,社会更无需心痛,北大校长在给自己老母过寿时,深情的一跪感动无数网友,谁能知道在年少时这位人们眼中的孝子官员就一次没有气哭过母亲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