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阳信县委书记马福祥
“贫穷落后”这顶帽子压了阳信若干年。即便是在“十五”收官的2005年,也终没摆脱全省地方财政收入倒数第一的窘境。6月18日,滨州传媒集团采访团在炎炎夏日里走进阳信,我们感受到除却高温带来的火热,迎面扑来的还有后发的强劲势头。在科学发展理念的引领下,曾经积贫积弱的阳信已开始逐步走向富裕富足,呈现的是一种更高层次的跨越式发展。这里转变发展方式的路径清晰坚实;政府职能转变的效应日益彰显;“绿为韵、水为魂、路为骨、花为景”的新城市建设理念鲜明;民俗文化的魅力喷薄而出……
阳信县委书记马福祥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我们为自己立下了苦干的目标,就是力争3至5年彻底打个翻身仗。阳信将在2014年进入腾飞期,2016年确保国内生产总值翻两番,主要经济指标接近或达到全市平均水平。”
“泄气”变“士气”、“怨气”变“志气”、“丧气”变“勇气”, 全县上下凝聚起加快发展的气势和力量
记者:曾经,“落后县”就像固定标签贴在了阳信发展的历程中。但今天,我们看到了阳信正在破除制约发展的思想观念“瓶颈”,以全新的加速度发力奔跑,这其背后都有解放思想、抢抓机遇的内在动力做支撑。您认为持续不断地解放思想给阳信带来的最大变化是什么?
马福祥: 解放思想是事业发展的不竭动力。 阳信靠解放思想为先导,自身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阳信去年地方财政收增幅到了46.7%,但我认为最宝贵的不在于此,而是各级干部从思想观念、发展思路、工作作风和实效发生了彻底变化。正因为有了这些改变,才换来我们今天取得的成就。
持续不断地解放思想,令阳信干部群众实现了由“泄气”变“士气”、由“怨气”变“志气”、由“丧气”变“勇气”的转变,全县上下凝聚起了加快发展的气势和力量,转化成了战胜困难、阔步向前的动力和干劲。
尤其是去年换届之后,阳信县、镇两级政府的公信力、凝聚力、向心力和号召力得到提高, 村“两委”班子思想认识得到升华,党群干群关系更加和谐。乡镇办实现了由“苦熬”到“苦干”的转变;县直部门实现了由“被动服务”到“主动服务”的转变;企业家实现了由“徘徊不前”到“快速发展”的转变,想干、会干并且能真正干成事已蔚然成风。
经济发展与思想解放、观念转换,是胶着在一起,密不可分、相互促进的。眼下,阳信基本摆脱了积贫积弱的局面,县直工资水平正逐步与市直新标准拉平,保工资、保稳定、保民生、保法定支出全部实现。国家新出台的每项惠民政策,比如,城乡养老、医疗、低保、救助等,阳信不比任何一个县少兑现一分钱。
六年分两步走,前三年打牢基础,后三年彻底翻身。阳信将在 2014年进入腾飞期,2016年确保国内生产总值翻两番
记者:市委、市政府高瞻远瞩定出“突破阳信”战略,令阳信经济社会发展有了实质性突破。走出全省地方财政收入倒数第一的“最悲惨”处境,阳信该如何规划未来发展的路径?
马福祥:回首这些年阳信走过的路程,我想大致可以分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2005年之前,也就是最悲惨的时候,地方财政收入捉襟见肘,连续两年全省排名倒数第一。第二阶段是进入“十一五”到2010年,此阶段应是经济发展和城市建设打基础的时候。以滨阳燃化项目落地为代表的阳信经济开发区拉开了发展的大框架;新城区建设开始破题,由纸上谈城建变成了实实在在地干城建。
第三阶段就是进入“十二五”后, 按照国家、省和市确定的“十二五”规划目标,结合“黄蓝” 两区 规划,特别是市第八次党代会上提出的“六个翻番 ”的目标,重新审视阳信,我们确立了“科学发展、追赶赶超”的主题。
这六年我们打算分两步走,前三年仍是打基础,但这个打基础是在原有基础上的升华和提高,而不是一种低层次的复制;后三年将是立长远,我们为自己立下了一个苦干的目标,力争3-5年彻底打个翻身仗。阳信将在2014年进入腾飞期,2016年确保国内生产总值翻两番,主要经济指标接近或达到全市平均水平。
为彻底改变乡镇办工作后进的局面,我们在去年还创新性地提出并实施“乡镇振兴”工程,以“发展新市镇、建设亿元镇、打造特色镇”为目标,引导镇域经济特色发展、创新发展、和谐发展。
三次产业布局围绕高效生态体系向高端发力,思路越来越清晰,方式越来越明确
记者:阳信虽然是“欠发达县”,但以“龙福”等企业为代表的一批高效生态产业却走向了高精尖。您能谈谈阳信是如何规划三次产业发展布局的吗?问鼎高端是阳信培育高效生态产业体系的方向,您认为这个目标该如何实现?
马福祥:的确是这样,阳信过去落后就落后在经济上,无钱养人带来了无钱办事。阳信的基本保障得以实现,但经济总量小、历史欠账多,仍是最现实的问题。阳信的未来发展将以高效生态为导向,以发展循环经济、高新技术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改造传统产业为重点,加快培育千亿级产业集群和百亿级企业,努力打造具有阳信特色的高端产业和高端产品。
我们坚定不移地把抓工业放在第一位。不再搞大进大出,高耗能、高排放,以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 ”工业为依托,真正做到既要金山银山,又要碧水蓝天。我县已涌现出一些好企业,如滨阳燃化就运用了国内最尖端的技术,属于化工领域的循环产业。
培育高效生态产业体系是基于我县资源作出的决策,这决定着全县经济能否实现可持续发展。我们围绕高效生态产业体系确定了的三次产业布局,发展思路越来越清晰,发展方式越来越明确,产业规模和成效正在显现。
农业方面,我县将围绕肉牛、优质麦、鸭梨等产业,打造高效生态现代农业制高点。我们将用高新技术改选提升肉牛产业层次。有个成语叫“杀鸡取卵”,那是一个类似竭泽而渔的贬意词。而现在,我们的肉牛产业要朝着“杀牛取卵”的方向发展,其意是在宰杀母牛时取出其卵子,进行化验和检测,取最优质的卵子与国外进口优质冷冻精液杂交,培养试管牛然后置入母牛体内,生产出国际尖端的肉牛。一头高档牛的价格是一头低档牛的十三、四倍,而成本只是两倍多。所以说,我们应该认真思考如何对待这个产业,提升产业研发水平,既要满足大众需求,又要满足高端需求。
阳信肉牛产业的现状是,进入二、三产业领域的加工能力很强,但是牛刀递上之前的一产领域非常薄弱。我们今后的方向是以农业龙头企业和农村合作组织为依托,以土地流转为基础,最终形成龙头+基地+农户的完整产业链,培育优质母牛群体,使阳信肉牛品质得到改良。同时,农业产业要向生命科学领域转化,真正使阳信的农业走向高端。
在工业方面,我们着力打造高端产业基地、千亿级产业集群和百亿级企业,大力实施“膨引并举”措施,围绕油气化工、电子信息、食品深加工等产业,承接一批关联度高、上下游配套的大项目、好产业,促进产业形成链条、抱团发展,迅速做大做强。我们的目标是3-5年培育起7-10家100亿到1000亿级企业,把阳信经济发展的台柱子夯实打牢。 我们现在正积极与天津、北京对接,目前已与天津的两个区签订了县区友好人大协议,通过这个桥梁承接产业转移,实现借力发展、借势发展。阳信泰锐电子有限公司就是将天津中环半导体股份有限公司的封装基地全部搬到了阳信,神九飞船上就用了这个企业生产的高压硅堆。
在现代服务业方面,我们将充分发挥立体、多元化交通格局新优势,以火车站为依托,加快推进千亿级鲁北陆港物流园区建设。近日,我县邀请全国最高端的规划设计院来规划设计物流园区。我想,铁路开通之日就是物流园开业之时。 我县现代服务业还发生一个可喜的变化,去年各个金融机构全部恢复运营,整个金融业和房地产业呈健康发展态势。阳信国际大酒店也将在年底实现运营。
阳信的文化产业发展独具特色。我们将以水落坡民俗文化产业园为依托,切实抓好“园中园”建设,同时加快建设新闻出版图书动漫和金银首饰产业园。
这些高效生态产业向高端发力均需要科技和人才来做支撑。我们鼓励以企业为主体、以市场为导向,健全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龙福环能科技公司与上海东华大学成立了联合研发中心,目前正商谈在阳信设立院士工作站,双方将在产业咨询、人才培养、成果转化等方面进行交流合作,力求把龙福建设成为国内外化纤纺织行业低碳、循环经济的样板企业。阳信目前有三个中国工程院院士在支撑以龙福为代表的高新产业的发展;亿利源公司与中国农科院对接,设立了两家博士后工作站,来提升肉牛的品质;利民粮油和河南工业大学签订了战略合作关系。
不求过大,而求精美,“绿为韵、水为魂、路为骨、花为景”的新城市建设理念得以贯彻
记者:“绿为韵、水为魂、路为骨、花为景”的新城市建设理念让我眼前一亮。请为我们的读者谈谈您对城镇建设的理解?对接国家立体、多元式交通新格局,给阳信的区域新优势带来了哪些机遇?
马福祥:我对城镇建设的理解是,受国情的影响,中国城市化道路发展的必然是控制发展大城市,鼓励发展中小城市,大力发展小城镇。靠二三产业发展膨胀小城镇规模,进而实现农村工业化、农民居民化、城乡一体化和农村城市化。
那么阳信的小城镇建设该如何搞?我们不求过大,而求精美,于是提出了“绿为韵、水为魂、路为骨、花为景”的新城市建设理念。按照这种理念,我县打造一个新城区,改造提升老城区,大力发展开发区,三个板块同时推进。
突出城乡基础设施建设,在拓展发展空间上谋求新跨越。我们主动对接多元化交通大格局,在“两高两铁”即将形成的基础上,抓好“两环、三纵、四横”交通网络体系建设,努力构建快速、便捷、高效的县内交通新格局,为县域、镇域经济快速发展拉开大框架。我们还按照“一心两轴两组团”的城镇空间发展格局,进一步加大城乡规划、建设、管理工作,着力打造“开放的梨乡水城”靓丽名片。
交通新格局带来了阳信的交通区位新优势,区位优势带来了承接产业转移的优势和加速地方经济发展的机遇。未来的阳信将靠经济的崛起,惠及和改善民生,满足城市建设发展,最终带给群众幸福安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