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3日,是第22个“国际残疾人日”。为了庆祝这个特殊的节日,今天有多个关爱残疾人的活动在泉城济南举行。
3日上午,记者来到山东省科技馆,由山东省残联、省聋协和省工艺美术协会联合举办的山东省首届聋人工艺美术优秀作品展览在这里开展。
展览馆现场,74岁的马春原老先生携老伴儿王爱玲一起来观展。身为聋哑人的老两口,却是名副其实的“青梅竹马”。
“我和她从小学就认识,一起念书后来恋爱、结婚直到现在,头发都花白了……”马老先生满脸笑容地用手语讲述着他们的爱情故事,站在一旁的手语老师不紧不慢地娓娓道来。
问及老两口心中的愿望,马老先生立马在纸上写下了“旅行”两个字,签上自己和老伴儿的名字后,又在“旅行”后面补上了“业余”二字.
小姑娘叫陈余敏,是山东省特殊教育中等专业学校的学生,还是名软陶工艺制作的爱好者。此次参展中,就有陈余敏的软陶作品《孔子》。
“我的梦想是能够出师。”小姑娘坚定地写下自己的心声。
“他们跟健全人一样,都有勤劳的双手和聪明才智。今天我们展示的聋人艺术家们的作品,是他们跨越沟通障碍,刻苦修行的结晶。”省聋协工作人员向记者介绍说,“由于听力和语言障碍,他们的眼力和用以表达情感的视觉语言极为敏感。在聋人安静的世界里,奔涌着生命的激流,这就是我们展览的主题:我用眼睛听世界!”
据了解,山东省各类残疾人的总数为569.5万人,其中听力残疾149.9万人,占26.3%。据省聋协的工作人员介绍,本次展览共258名作者参与,报送作品585件,145件作品参加展出。经评委会评选,评出一等奖6名,二等奖11名,三等奖17名,优秀奖21名,有10个市(校)获得优秀组织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