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民生网:首页 > 综合 > 飞越视界

画家——董萍

时间:2014-04-18  来源:山东民生网  作者:山东民生网

7.jpg

    董萍的创构,源于他对大自然生命韵致和内在精神的感应,与人心性情感意绪的和鸣与互动,以及直觉形式的生发与创造。自然越逸、“趋灵含道”、 心手相应、直抒胸臆、彰显着复合的生命诗情和近乎天成的形式之美,几近神奇。
 
    顾名思义,它与“书写”相关。
 
    “书写”,是民族传统书画艺术“笔墨”语言的精髓。
 
    “书”与“写”,在传统语境中大都与人的情感抒发渲泄有关:“凡倾吐曰写”、“写,输也……输我之心”也、“书”,即抒也,“心画也”、“书者,如也;如其学,如其才,如其志,总之曰如其人而已”等诸多高论,均明明白白地道出了“笔墨书写”的真谛。
 
    “手书”虽然是以手代笔所进行的“书写”,同样属于一种“表现性”语言。同样需要集“心”、“性”、“才”、“情”、“力”、“气”、“技”以及形式美的创造等诸多方面的修养和能力才可得大成。要想达到“直抒胸臆”、“举手投足风情万种”、“笔精墨妙”境界,十分不容易。这就与绘画中被动的浅表形迹描摹以及完全从视觉效果出发的语言产生了本质的区别。它所具有的表现功能和精神性背景,使得它成为与“书写者”的审美心胸关联最直接最密切的一种语言,而为我们所钟爱。
 
    董萍实的“手书”,与传统美学及传统指画关联密切——传统绘画中向来有以手代笔的书写方式,不少文论之中谈到的古人“脚蹙手抹”、“水以手擦”、“足指画兽”以及“指画”等等,都足以证明这一点。有意思的是,为所欲为玩这些特技者,大多是在正史之中成就卓然的大家,比如张旭“以头濡墨而书”、 韦偃“山以墨斡,水以手擦”、张璪“以掌摸色”,“双管齐下”、王墨“脚蹙手抹”、范阳山人“掘地为池”,洒点墨色,“拓以绢素”、宋代郭忠恕以浓墨“泼渍”缣上,“携就涧水涤之,徐以笔随其浓淡为山水之形势”、郭熙“以手抢泥于壁,或凸或凹,干则以墨随其行迹,晕成峰峦林壑,宛若天成,谓之‘影壁’”、米芾“不专用笔,或以纸筋,或以蔗滓,或以莲房,”以为“墨戏”,还有陈容“脱巾濡墨”以及清代高其佩“画自梦授,梦自心成”的“以指蘸墨,信手拈来”等等,确实是相当丰富多彩。而且,上述诸家中几乎都是大师或准大师级人物,这与一些“谈特技则色变”的当代人,就气度、胸襟乃至于审美创造意识而言,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历史上的语言大师如张旭、郭熙、米芾等等,“笔墨功夫”都是相当了得,尚且为了准确表现自己的审美感受而起用特殊技法,时至今日,"手书白线"可以依据审美创造的根本规律,动用、整合一切积极因素,融会贯通,为属于这个时代的艺术提供服务。
 
    不过,董萍实和其女儿董昕所拓创的“手书”,并没有停留在沿袭古人方法路数的层面,他们试图通过更有现代文化建设色彩的技法技巧的开发、视觉效果的丰富、形式意味及精神情境的升华等方面,去探索步入生命语汇创造的境界。
 
    为此,笔者了解到,董萍实努力地把握住了一件关键性的事情,那就是语汇创构生命机制的改变——如果他们依然在传统笔墨体系的束缚下玩关门改组游戏,“屋下架屋”,而不是着眼于新的话语体系的创构,通过广泛开拓视觉资源、“破缸建场”、“化合重构”为“书写”提供一片新的解衣盘礡、纵横开阖的用武之地,新生命的诞生无从谈起。
 
    5.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