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民生网:首页 > 综合 > 民声民情

寄宿学校能“关爱”留守孩子多久?

时间:2011-12-26 17:16:20  来源:  作者:

    随着农村外出务工人员的增多,需要得到多方关爱的留守儿童成了社会关注的焦点。应该给予这些孩子怎样的教育,才能使他们和其他孩子一样有一个健康快乐的童年?寄宿制学校能让留守孩子的梦走多远?

    今年下半年,记者两次走进(云南)宣威市规模最大的农村寄宿制学校——靖外明德小学,探访了生活在这里的留守儿童。

    靖外明德小学有1100多名学生,其中有950名留守儿童。提起留守儿童,多数人的印象是长期留守在家,导致亲情失落、心理失衡、学习失教和安全失保的农村孩子。但是,记者在这里却丝毫感觉不到孩子们的“孤僻和抑郁”,天真活泼的孩子们正在操场上跳皮筋、打篮球……尽情地玩耍着,个个脸上都写满了“阳光”。

    记者走进干净整洁的学生宿舍,只见一间间简陋的宿舍被孩子们用简单的彩条、稚嫩的书法、绘画等装饰着,每张床上的被子都叠成“豆腐块”,各种洗具摆放得错落有致,千纸鹤和手工剪纸等把房间点缀得像家一般的温馨。孩子们还给寝室命名为“阳光小屋”、“静雅轩”和“温馨阁”等。六年级学生尤雅说:“我们最喜欢在学校,因为学习、玩耍、聊天都有伴。而在家里想找个人说话都难,更不用说跟别人谈心了。”

    靖外明德小学是如何让950名留守儿童缺爱不失爱的呢?该校校长雷应飞说,为了让这些孩子在学校找到“家”的归属感,他们紧紧围绕“学生求知强能的学园,生动活泼的乐园,充满亲情的家园”的办学理念,对学生实行“全过程管理,全天候跟踪,全身心服务,全方位育人”,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学会自理、学会做人”。

    午餐时间铃声一响,食堂顿时充满了欢声笑语。孩子们排队打饭,6岁的彭博站在队伍中间,冲着记者笑了起来。打好饭后,孩子们端着热气腾腾的饭菜跑进餐厅,边看电视边吃饭。“学校比家里吃得饱、吃得好!”孩子们七嘴八舌地说:“在学校,每天都有肉吃,菜的种类也丰富,味道好极了!”

    正在照看孩子们吃饭的王怀献老师说:“每名学生的伙食标准都一样,每餐都按照一定的营养比例搭配。”据了解,这里的各种蔬菜和猪鸡都是全校师生共同种养的,一些家庭困难的学生,还通过勤工俭学得到了救助,缓解了家庭的经济困难。

    王怀献老师还说:“这些留守儿童刚到学校时,大多很不习惯,有的半夜哭闹不停,吵着要回家。我们就耐心地安慰他们,并采用‘大带小、大帮小’的管理模式,使他们学会打理自己的生活事务。”雷应飞插话道:“由于学校实行封闭式管理,老师都扮演着‘课堂上是良师、心灵上是益友、生活上是父母’这3重角色。因此,这些寄宿在校的留守儿童,不仅独立自理能力较强,而且学习成绩总体也比走读生好。”

    农村寄宿制学校带给外出务工家长们的是安心和放心,而在这背后,却是老师大量的无私奉献,高强度的付出,以及随时承担着的高风险安全责任问题。

    “我们老师真的有当父母的责任感!” 张惠菊老师感叹道:“孩子们日常生活的事情还好说,就是怕他们生病,特别是安全出问题。”学生杨娅梅深夜发高烧,张老师就立即带她到当地卫生院,敲开医生的房门。不但要整夜陪在她身边,还为她垫付了医药费。小梅病情一直不见好转,张老师干脆就把她接到自己家里跟自己同吃同睡。“我有两个妈妈,一个妈妈为了能让我过上好日子,到城市打工去了;一个妈妈天天陪伴在我身边关心我、爱护我、教育我。”说到“妈妈”,小梅满脸自豪。像杨娅梅这样动人心弦的爱心故事在该校还有很多。

    寄宿制学校对改善农村孩子生活质量、提升农村下一代综合素质成效显著。但也存在着不少明显的问题,雷应飞说,推行寄宿制最大的困难就是资金缺乏。学校现在的硬件设施还不能满足实际的需求,既缺校舍又缺教师。现在,有的班级还3个学生共用一张课桌,两个学生睡一张床的也占30%。学校有约千名寄宿制学生,却连一名心理辅导老师和校医都没有,而仅靠老师日常辅导,显然是不够的。此外,老师们的压力也远比非寄宿制学校大得多,原本应该由家长和社会共同分担的家庭教育、情感教育和安全教育,现在全部“寄宿”到了学校,以至于老师们除做好日常的教学管理工作之外,还要带领学生勤工俭学、照顾学生生活起居等,从而导致老师们连自己的孩子都没有时间去照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