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1-12-23 来源:新华网山东频道 作者:新华网山东频道

新华社记者 郭绪雷 摄
山东省德州市通过实施“百万屋顶”计划和“千村浴室”工程,推动太阳能在能源、交通、建筑、公共设施等领域广泛应用,让更多的老百姓感受到阳光的温暖。截至九月中旬,德州市区新建建筑太阳能一体化应用覆盖率达95%,全市城镇住宅小区达50%。这是2011年9月12日拍摄的利用光伏发电和LED亮化的“太阳能鸟巢”——德州市太阳谷微排酒店夜景。
《2011年全球风险报告》指出,全球资源紧缺危险列为世界目前所面临的三大危险之一。
怎样才能解决环境问题、应对全球变暖的趋势、实现可持续的发展,如何面对人类的生存发展与资源短缺日益尖锐的矛盾,大力推进科技进步,开发可再生能源等节能减排新技术成了2011年的关键词,而新能源的开发和利用已然成为全球各个国家的积极选择。
在我国,新能源已被列为“十二五”规划的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国家能源局在2011年12月15日公布的可再生能源发展“十二五”规划目标中明确提出,到2015年,中国将建立有竞争性的可再生能源产业体系,风电、太阳能、生物质能、太阳能热利用及核电等非化石能源开发总量将达到4.8亿吨标准煤。
在全球范围,美欧等发达国家也在不断推动新能源的发展。美国政府以绿色科技产业为推动力的“赢在未来”经济战略,囊括了电动汽车、高能电池、风能、太阳能和生化能源的发展战略;欧洲“2020战略”提出将在未来10年着重发展“低碳经济”,在2014年之前建成欧洲单一能源市场,力争在2020年将可再生能源比重提高到20%。根据彭博新能源财经(BNEF)最新发布的2030年全球可再生能源市场前景预测,20年后,可再生能源(包括大水电)提供的能源占全球能源生产总量的比重将从2010年的12.6%提高到15.7%。
发展新能源是应对化石能源日益枯竭的必然选择,也是解决化石能源所带来环境问题的一个重要途径,对于实现可持续发展具有战略意义。只有开源节流,建立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才会实现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尽管中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但在以更加绿色的方式推动全球经济复兴中承担起了自己应付的责任。中国对新能源的开发前景广阔,任重道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