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第二届中医养生膏方节已于13日在济南启动,中医“治未病”理念得到推广。
山东省中医药管理局副局长刘绍绪表示,山东省一贯高度重视中医药预防保健服务工作,充分发挥中医药“治未病”优势,积极构建和完善山东省治未病预防保健服务体系,各项工作已经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如今,中医膏方这一传统养生调补品,在中医药预防保健服务领域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今年,山东省开展了全省中医药文化建设年活动,此次第二届全省中医养生膏方节,则是中医药文化建设年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
来自中医膏方重要推动者的东阿阿胶相关负责人表示,进一步宣传膏方、运用膏方、推广膏方,使膏方这一传统养生方法能在新形势下发挥新的优势,这能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加优质、安全的中医药预防保健服务。
立冬刚过,天气骤冷,人们也开始张罗起进补。据了解,近几年,在江浙沪一带秋冬进补选择吃膏方已成为一种潮流。专家建议,比起平时熟悉的炖靓汤、喝补品,吃膏方不仅能“补身体”,更能“删多余、补不足”,调整体质达到平和状态。因此,中医膏方(内服)作为独具中医特色的中药剂型,在全国各中医医院临床治疗、中医治未病、中医保健等领域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
汉代《神农本草经》谓“药性有宜丸者,宜散者,宜水煮者,宜酒渍者,宜膏煎者。”这段文字,是膏滋疗法最早的论述。汉唐以前的膏方“膏”、“煎”同义, 煎包括膏,膏属于煎的范畴。凡称“膏”者,一般含有动物类药。唐代孙思邈的《备急千金要方》如金水膏有润肺化痰功效。到了宋代,煎则逐渐为膏所代替,但仍兼有治病和滋养的作用。
膏方至明清时,已进入成熟阶段,渐成为滋润补益类方剂的专用名称,故又称“膏滋”,而“煎”则转为水煎剂的同名语。膏方,在中医理论里是一种具有高级营养滋补和治疗预防综合作用的成药。它是在大型复方汤剂的基础上,根据人的不同体质、不同临床表现而确立不同处方,经浓煎后掺入阿胶、鹿角胶等辅料而制成的一种稠厚状半流质或冻状剂型,属于中医里丸、散、膏、丹、酒、露、汤、锭八种剂型之一。膏的含义较广:如指配方,以油脂为膏;如指形态,以凝而不固称膏;如指口味,以甘姜滑腴为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