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天的降雨中,省城很多街道又变成了一片汪洋。从整个城市规划和建设施工来看,汛期中相关部门最忙碌的工作就是如何把这些天上降下来的水排掉。难道这好好的雨水就不能利用起来吗?要知道按年平均降雨量算,省城每年要落下3000多万方雨水,相当于近二十个大明湖的蓄水量!济南有没有雨水回收利用的打算?全面推广会遇到什么困难?记者就此进行了调查。
【调查】济南雨水利用以渗、蓄为主 试点效果不错,但迟迟不能推广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当下较为普遍的雨水收集再利用设施有三种,均可以大大提高城市的蓄水能力。“铺设透水路面(透水砖)、建下沉式绿地以及修建蓄水池,前两者是将水渗入地下,后者则是将水蓄积在一处,将其直接利用,这三种方式,目前应用的比较多,而且效果也很好。”济南市政公用事业局的一位相关负责人向记者介绍。这位负责人告诉记者,现在在济南这三种对雨水利用的设施还不多。“不少新建小区铺设了透水砖,效果确实不错,有效减少了雨水形成的径流和积水,但总体比例还不高,至于下沉式绿地和蓄水池的修建就更少了,不过,济南有几处雨水利用示范性工程已启动,包括山东青年政治学院、山东体育学院等地方。”该负责人在采访中向记者讲道。“我们小区里就铺设了透水砖,济南下大雨的几次,小区里也没有一点积水,倒是小区门口的水泥路面上,雨水哗哗地直流,看来这透水砖确实作用不小。”家住高新区的崔女士告诉记者。“下沉式绿地的设计一般是比路面低出10厘米,下雨时,道路上的雨水直接汇到绿地中。像在山东体育学院的操场上,就在草坪下设计了蓄水管道,下雨时收集雨水,之后用于校园绿化灌溉。”市政公用事业局的一位相关负责人讲道。
采访中,记者还了解到,龙奥大厦也建成并投入使用了
雨水收集回用系统。“在龙奥大厦旁建有景观河,下雨时可以很好的用来收集雨水,既美化环境,又能将雨水利用到绿化灌溉上。”该负责人告诉记者。
【问题】一年流失3000多万方雨水 相当于近二十个大明湖
记者了解到,根据济南市区和年平均降水量可以看出,省城每年有3000万立方米的雨水基本白白流失,相当于近二十个大明湖的蓄水量。如果我们能通过合理的规划建设,将这些雨水哪怕是其中的一半留下来,会缓解这座城市的用水紧张和保泉都是立竿见影。
但是,从整个城市来看,能做到这一点的小区、单位少之又少。而济南雨水的收集利用工作才刚刚起步,虽然济南西站、山东青年政治学院、山东体育学院等已经作为试点开始了雨水收集利用的示范性工程,但是更多的地方是雨污混流,甚至直接把雨水排到马路上,加重了马路行洪。
就济南的城市雨水收集与利用课题,记者采访了山东建筑大学市政与环境工程学院的张克峰博士。张克峰告诉记者,“像下沉式绿地、蓄水池和透水路面等,在济南都有了,效果确实是很好,但目前还在起步阶段,规模不大,关键是以后如何大力来推广,因为雨水回收利用只有成规模了,才能显示出成效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