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民生网:首页 > 法治中国 > 专题

宁阳县:合理利用土地资源 “一增一减”破解用地难题

时间:2012-08-12  来源:问绿网  作者:问绿网

        一个关停多年的小窑厂,复垦后竟然能产生上亿元的经济效益,实现三方受益。

       “看,去年这里还是一片废弃的窑厂!”站在山东省宁阳县八仙桥街道川寺村复垦土地的田埂上,村支书刘诗山指着一片160多亩的玉米地,自豪说,“这是村里上世纪90年代建立起来的一个砖窑厂,后来国家产业政策调整被依法取缔关闭,这块地也就闲置了下来。有的村民看着浪费在上面种上庄稼,赚的还不如赔的多。2010年在县国土局的帮助下进行土地复垦,通过深耕复垦,修路、治水,达到田成方,路成网,旱能浇,涝能排,整理出了160余亩高标准农田。”

        通过这一番改造,不起眼的一块地方带来惊人效益。“承包大户张刚通过承包土地一年能有20多万元的收入,村里从中每年能获得近9万元的集体增收。同时,复活的这160多亩通过土地置换可为县里安置了3个过亿元项目。”

       在离川寺村几公里外的沙岭村,群众正忙活着乔迁新居。通过增减挂钩,他们搬上村里为他们新盖的居民楼,不但提高了生活质量,还腾出102亩建设用地。

        整合盘活存量土地做加法,是宁阳保障土地有效供给的一大亮点。在保护耕地的前提下,该县大力开展挂钩置换和土地综合整治,县政府每年与各乡镇(街道)签订目标责任书,把挖潜造地情况纳入绩效考核,动员全县各乡镇(街道)、村和有关部门认真筛选后备资源,积极申报项目立项,及时组织相关部门对旧村庄进行拆迁复垦,对历史遗留的窑厂等废弃建设用地进行复垦,完善供电、水利等配套设施,建设高标准农田。通过挂钩置换政策,把节余的建设用地指标调整到城镇使用,级差收益全部返还农村用于新农村建设,实现了城乡统筹发展的目标。目前全县通过挂钩置换节余用地指标3000多亩,有力支持了县域经济科学发展跨越发展。

        激活闲置资产高效用地做减法,为经济发展腾出空间。三夏时节,位于环城科技产业园的中兴工贸项目一派繁忙,一辆辆装满商品的汽车,将该企业的产品运往全国各地。近年来该公司处于发展的快速扩张期,项目建设容积率达0.75,但苦于没地限制了企业发展,其相邻的阳光工贸却有部分土地和厂房闲置。国土局积极协调,将阳光工贸的闲置土地转让给中兴工贸项目,目前已新上8条生产线,年内可实现利税翻番。

        在该县山东振挺精工活塞有限公司,公司利用自有土地建设九层复式车间,新上5000万只/年活塞生产项目,车间建筑高度56米,占地面积8亩,与普通厂房相比可节约用地近300亩,目前已建成投产。在不增加用地的情况下可增加销售收入8亿元、税金3500万元,新安置就业2000人。

        “无中生有,不增土地增效益”成为宁阳创新土地利用、提高土地产出的又一高招。
        近年来立足内涵挖潜,坚持用好已有土地,通过借壳生蛋、借船出海、借梯上楼等方式遏制小项目大用地的弊端,使有效的土地资源得到了合理利用,提高了土地集约化利用水平。据了解,去年仅此一项就节约土地518亩,增加税收2600多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