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1-09-22 14:01:04 来源:中国共产党新闻 作者:杨仁峰 赵旭 阴冰
山东省肥城市汶阳镇“关爱、导航、驱动、保驾”四措并举,加大对新任大学生村官的人文关怀,指导新任大学生村官尽快进入角色,确保他们“下得去、待得住、干得好”。
一是真心关爱,让其融入农村尽快成长。最大限度地给予新任大学生村官提供优越的物质生活条件,积极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娱乐活动,搭建交流平台,促进相互沟通,增进相互感情。通过经常性走访、定期谈话、手机信息、网络交流等方式,走进新任大学生村官的内心世界,进行情感沟通和思想引导,提供政策咨询、困难帮扶,努力营造有利于他们成长成才的人文环境,使他们感受到家庭般的温暖。
二是耐心导航,让其准确定位扎根基层。牢牢抓住大学生村官这一群体特性,引导新任大学生村官迅速实现从“象牙塔”到“黄土地”的转变,完成从大学生到“小学生”的转变,面对农村这个完全陌生的环境,向群众学、向经验丰富的老同志学,扑下身子、扎根农村,加强实践,强补农村这一课。同时引导他们充分发挥头脑灵活、视野开阔的优势,积极探索适合农村发展的道路,增强服务农民的本领,在与农民群众摸爬滚打的交往中吸取营养、增长智慧,完成对自身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改造。
三是强力驱动,让其带头创业成就事业。把推进新任大学生村官创业作为培养大学生村官、带动村级经济发展的载体性工程,积极指导新任大学生村官带头创业、带领创业。立足新任大学生村官自身的知识结构体系,探索适合镇请、村情的创业模式,努力搭建合作创业平台,灵活落实新任大学生村官创业的优惠保障政策,帮办解决创业过程中遇到的难题,使他们在农村成就事业。通过发挥新任大学生村官的创业示范作用,带领农民致富,真正实现“创业”与“富民”相融共进,彰显他们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主力军作用。
四是全程保驾,让其下得去上得来。积极探索新任大学生村官的培养模式,一是实施手拉手结对帮扶工程,建立镇委+村“两委”干部+新任大学生村官”的动态联系制度,促进新任大学生村官更好更快成长;二是制定规范的村官管理制度,开办“大学生村官论坛”,培树典型,在新任大学生村官中营造“比学赶超”的浓厚氛围,不断提升他们的整体素质;三是加大对新任大学生村官的培养,结合他们各自特点,制定培养目标,设计培养模式,形成“大培养”工作格局,通过多岗位、多类别的锻炼提升他们的综合素质,把他们打造成优秀的基层后备干部接班人,为今后组织部门选用打下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