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1-10-09 11:04:41 来源: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作者:杨仁峰 齐勇
近期,为了全面提升新一届农村党组织书记科学发展、富民强村、社会管理等方面的素质能力,山东省肥城市组织全体607名村党组织书记分三批到江苏省江阴市进行封闭培训,每批培训7天,集中剖析先进地区发展理念,对口学习治村经验。为提高培训实效,解决实际问题,培训前,市委组织部多种形式开展了培训需求调查。先后分片召开5个座谈会,发放调查问卷1200余份,个别访谈村党组织书记197人、镇街领导干部64人、农村党员群众110余人,对换届后村党组织书记队伍进行了专题调研。
通过调研总的感到,这次村“两委”换届是历届程序最严格、纪律最严明的一次,不少年纪轻、文化层次较高、致富能力强的人进入村“两委”班子,村干部特别是党组织书记队伍整体素质得到较大提升。全市有130多名书记任职后,从群众急需和反映强烈的问题入手,铺开了修路、打井、更新自来水管路、新建文化卫生设施等实事,在较短时间内让群众看到变化、得到实惠,群众普遍感到满意。但调研也发现,新一届村党组织书记队伍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需要引起高度重视。主要有以下五个方面:
参选动机和工作心态方面。一是部分村党组织书记参选是为了“争口气”。选前对个别村干部或党员人选“看不惯”、有矛盾,想方设法要竞选,当选后或碌碌无为,或打击报复。如安庄镇坡庄村党支部书记于佑泉和原村主任有矛盾,为争口气竞选党支部书记,当选后迟迟没有打开局面,本人焦急、党委受累。边院镇韩庄头村党支部书记侯培东,“看不惯”原党支部书记工作作风,当选后想“算老帐、找前任的不足”,因性子过急、想“一口吃个胖子”,引发信访问题,急需党委“纠偏”。二是部分党组织书记“被当选”。有些致富能手党员致富有门路,创办个体实业,被本村党员推选为支部书记;有些偏远小村党员少,较年轻党员成为首推对象。安庄镇洼里村党总支书记刘太钢说:“我全票当选党总支书记,当初觉得干好干孬一个样,反正是党员选的,不是自己‘主动上门’的,经过这段时间锻炼,觉得干不好丢人”。三是有的图“待遇”。部分党员觉得各级对村党组织书记越来越重视,在职有补贴、干好有奖励、离任有保障,积极谋求岗位;极个别的私心重,垂涎村党组织书记手中的“权力”,当选后成为个人谋取私利的“工具”,或成为家族利益的“代言人”。湖屯镇西穆河村党支部书记于正尧积极竞选,当选后利用岗位优势,同矿上打交道更频繁,积极为自己创办的企业谋利,镇党委发现后及时进行了约谈提醒。四是少数村党组织书记工作动力不足。个别经济强村党支部书记觉得“年吃年穿很有钱”,稳住身子、守住摊子就行。石横二街党支部书记王允生说:“每届党支部都把发展集体经济作为第一大事,只要保证村集体资产增值、稳步发展就行了,至于引大项目、求大发展还得要看准了才行,弄不好会惹一身不是”。少数偏远村、后进村党支部书记感到人少、地少、资源少,“怎么干也不出成绩,自己能干就不错了”,“谁干都一样,干与不干都一样,干多干少都一样”。老城街道党委组织委员孙健说:“一些穷村、弱村,畏难发愁,等靠要思想重,这些村党支部书记认为能维持正常工作就可以了”。有的连任多年“熬退休”,进取意识不强,工作不积极不主动。个别倚老卖老,认为自己“劳苦功高”,对党委政府安排的工作任务明听暗顶,或者有选择地干。五是个别书记对集体事业精力投入不足。个别有致富项目的“老板书记”,不能合理摆布精力,个人致富当“主业”、把村里工作当“副业”。有的村党支部书记由机关干部兼职,造成精力投入不足。仪阳镇空杏寺村党支部书记由机关干部兼任,两边工作“一肩挑”,在精力投入上打了折扣。安站镇赵家村党支部书记倪冬梅说:“我是兼任赵家村书记,大部分是晚上来村里开会,安排有关事宜,协调两委关系,忙时两头顾不了一头”。
素质能力方面。一是年龄偏大。一些青壮年党员大都外出打工,不愿意回村任职。新一届村党组织书记中,60岁以上的26人、占4%,46-59岁的345人、占57%,36-45岁的225人、占37%,35岁以下的11人、仅占2%。一些年龄偏大的“老书记”,往往缺乏敢闯敢干的竞争意识,守摊多、创业少。二是学历偏低。大学以上的11名、仅占2%,大专的107名、占18%,高中的289名、占47%,中专的113名、占19%,初中及以下文化的87名、占14%。由此可见,中专以下的占到33%;大专以上学历基本上都是依托各级党校、农函大、农广校取得的“第二学历”。三是致富能力偏弱。优秀人才育不出、外来人才留不住,导致部分村“后继乏人”,党组织书记选任渠道变窄,只能“挫子里头选将军”,一些村党组织书记“致富无门路、带富无思路”, 办事凭“经验”、靠“面子”,对市场经济知之甚少,不能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桃园镇闫家洼村共95人、4名党员,大量年轻人都外出打工,无论怎么选,还是这几个人在党支部,难改“老面孔”;仪阳镇槐树村、潮泉镇孤山村等山区村党支部书记,自己都没有致富项目,“执行党委决定不走样,但致富带富缺经验、少路子”。孙伯镇琶山村党支部国殿梅说:“我们山区村,集体资源少、收入低,用市场办法来经营村庄办法确实不会,也错过了好多机遇,这一课需要认认真真地补习上”。四是应对复杂问题的能力弱。有的政策法制水平不高,不善于学习和运用经济、政策、法律等新手段、新办法开展工作,遇到棘手问题缺经验、办法,表现为“无可奈何、依赖党委”或“暴跳如雷、打骂不断”。如安站镇大董庄村党支部书记王运华,对缠纺户缺乏耐心,采取打、骂粗暴手段处理,进一步了恶化关系,造成不良影响。
工作作风方面。一是有的搞“一言堂”。作风不民主,觉得自己是村里的“一把手”,独断专行,个人说了算,听不进群众意见;有的拉帮结伙、亲亲疏疏,影响班子团结。老城街道李屯村党支部书记李瑞争年轻气盛,说一不二,“一些事商量没用,当一把手就要说了算”,导致班子成员意见很大。王瓜店街道金槐村党支部书记付胜利,在一些集体项目决策上仅“两委”商量,缺乏与群众沟通,造成干群关系紧张。二是历史遗留问题不处理。有的“新官不理旧账”,对历史遗留的问题不过问、不处理,导致积重难返,影响社会稳定;有的服务意识不强,工作欠扎实,遇见困难绕着走,不能铺下身子为群众干事。汶阳镇屯庄村、王庄镇尚任屯、石横镇后衡鱼二村等都有历史遗留问题,新任党支部书记均以种种理由回避,不敢正视矛盾,怕出乱子、惹麻烦,在一些涉及群众利益事情上当面答应、拖着不动。三是深入群众不够。有的“高高在上”,仍凭老经验处理新问题,思想上脱离群众,行动上不愿踩“百家门”,很少入户走访。王瓜店黄叶村党支部书记张吉和说:“我当支部书记27年了,主观上觉得对村里情况熟、人脉摸得透,实际上从心里不大愿意到农户家里去,有些户一年去两趟就是多的了”。
工作标准境界方面。一是争先意识不强。部分村党组织书记创先争优、争强当先的意识不强。有的缺乏远大目标,任期目标和年度目标定得不高,导致工作动力不足;有的“小成即满”、安于现状,守业思想较浓,创业意识不够;个别经济基础较强的村党组织书记“家底厚不愁吃穿”,缺乏进取意识。如新城街道孙庄村、石横二街、高新区王西村等,村集体经营性年收入在一千万元以上,村级建设及群众福利都很好,党支部书记习惯按部就班,不敢“大踏步前进”,超前谋划上项目、敢立潮头争第一的劲头不足。二是积极主动性不高。有的村党组织书记,上级安排的工作就做,不安排的工作就不做,“拨一拨、转一转”。有的存有畏难发愁情绪,特别是面对新农村建设资源整合、新型社区建设、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等新形势新任务,往往束手无策,不知如何开展工作。新城街道孙庄村党委书记李成宝说:“我一上任就赶上旧村改造拆迁,遇到的难事、愁事还真不少,老办法不顶用,硬办法不敢用,软办法不管用,总有稍一松劲就挺不住的感觉,也真有过摞挑子的想法。”部分后进村党组织书记面对困难,“破罐子破摔”、“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工作多年没有起色、迟迟打不开局面。孙伯、安庄、安站等镇的山区村,党支部书记年龄偏大,资源及收入少,只满足完成任务,不求精、不求更好。三是执行规章制度不严。在执行政策标准上有照顾邻里亲属、维护“近门近户”利益现象,遇事不一视同仁;有的坚持原则不能如一,经常被几瓶酒、几句好话就改变或变通,出现“一件事两个调”,群众不举报就过去了,造成一些遗留问题。
社会管理创新方面。针对发展新形势,群众新需求,部分村党组织书记社会管理能力不足。一是缺乏政治敏锐性。对部分群众要求置之不理,特别是困难群体很少关注;对一些突发性事件预见性不高,见事迟、行动慢,引发一些社会问题。如仪阳镇鹿家沟村党支部书记周光军,当选后忙于谋划村级规划,对上届实施的居民楼建设关注不够,没有及时介入化解开发商和村民之间的摩擦,导致群众围堵事件。二是领导核心作用发挥不好。有的不会“强班子、抓管理”,统筹协调能力不强,对其他村级组织不会、不善于领导,党组织的核心地位不够突出;有些年轻党支部书记不能调动非公组织、协会以及村民小组长,在推进和落实工作中出现“中阻梗”现象,在管理村级事务上有欠缺。石横镇前衡鱼一村党支部书记孙其锋性子急,处理集体资产、合同延包等问题时,没有处理好两委关系,在落实村级工作上出现较大偏差。三是做群众工作有欠缺。有的不分析新形势下群众所想、所思、所盼,对村民法制观念、维权意识估计不足,在做群众工作方面仍采用“命令式”、“长官式”;有的乱许愿,方法简单,不能较好地树立形象,有时甚至侵犯了农民群众的合法权益。边院镇宋庄村党支部书记赵培宏当选后,因安排工作未及时完成,不做细致工作、听取群众心声,对有意见的“高压对待”,强行决策执行,引发集体越级信访。
对以上问题,肥城市委组织部逐一进行了认真梳理研究,作为农村党组织书记队伍建设急需解决的重要课题,拿出对策措施。主要有以下方面:
加强培养选任工作。选准一个人,带活一个村,造福一方百姓,农村“领头羊”的选任至关重要。一要用人导向鲜明。持续深化农村党建“递进培养工程”,大胆使用“三高三强”型企业党员业主或其他经济能人担任村党组织书记。二要选人用人视野宽广。采取“回请、内选、下派”等方式,从退伍军人、致富能人、企业经营管理人员中培养选拔农村党组织书记,不拘泥于在职村干部。三要进一步抓好后备人才培养。不断完善“一职一备”人才库,加强重点对象的培养,尽快适应岗位,挑起发展重任。
突出教育培训实效。教育培训是打造高素质农村党组织书记队伍的关键措施。培训要着眼解决实际问题,对症下药,按需开展,突出“管用、有效、急需”。当前,要突出强化党性教育、群众观教育、民主治村教育、科学发展教育。要大胆改革传统教育培训手段,统筹发达地区、高等院校培训资源,以理论感染力、视觉冲击力、现场感受激发发展内动力。要强化学风建设。加强“学习型”党组织建设,在党组织书记中开展“交友拜师行动”,鼓励村党组织书记通过上门拜访、请来教导、互联网交流等方式,与市内外、省内外优秀党组织书记交朋友、拜老师,学习管理办法和致富经验,提升能力水平。
健全激励保障机制。一要政治上给位子。严格落实从优秀村干部中选拔镇街领导班子成员等相关政策,探索实行“农村党组织书记享受副科级待遇暂行办法”,增加录用镇街公务员人数,吸引年轻干部进入农村党组织书记队伍,让党组织书记前有目标、干有方向。二要经济上给实惠。全额保障村党组织书记工资、保险、补贴等工作报酬,探索正常合理增长机制;推行经济强村“特殊贡献待遇补贴办法”,激励干好干长。三要工作上鼓干劲。开展“同行同台竞赛”活动,按照有机蔬菜、畜牧养殖、旅游、项目发展等类型,挑战同行、开展竞赛、争当排头兵。四要平时多关怀。强化市镇关怀制度,在家庭生活、子女工作、政治生日等重大事情,给予关心关怀。
强化考核监督管理。一要完善目标考核。实行“双向承诺”,年初分别向党委和党员群众大会作出公开承诺;实行实绩跟踪督导,每季度考核一次,每半年公示一次,年终进行述职并民主评议,考核评议结果与报酬待遇、评先树优等挂钩。二要健全约束机制。进一步规范村务民主决策程序,完善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制度,推行“一户一票”,集中民智、科学决策。三要坚持严格管理。强化《农村党组织书记过错责任追究暂行办法》效力,对负有过错责任村党组织书记,及时给予提醒、约谈、诫勉、通报、免职等处理,提高综合素质,推进区域发展,为打造中国桃都、建设美好肥城贡献奠定组织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