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2-02-22 14:24:36 来源: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作者:杨仁峰 赵旭 王绪永
近年来,山东省肥城市始终坚持加强非公有制企业出资人队伍建设,作为推动非公企业健康发展的核心动力,积极整合资源,凝聚工作力量,创新活动内容,扎实开展四项主题实践活动,重点抓好非公有制企业出资人思想观念教育和素质能力提升,不断激发出资人争先创优热情,非公有制企业出资人队伍建设取得明显成效,非公有制企业772家,出资人1007名,其中党员587名。
实施“党务工作志愿者行动计划”,让非公有制企业出资人思想更“红”。针对当前一些非公有制企业出资人不是党员、党务知识缺乏、对党建工作重要性认识不足等问题,在全市实施开展“党务工作志愿者行动计划”。一是高标准选用。从市镇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在职、离岗和退休党员干部中选拔一批党性观念强、熟悉党务工作、有5年以上党龄、具有较高群众威信的党员干部进驻非公有制企业担任党务工作志愿者。目前,已建立了4123人的党务工作志愿者“人才库”。党务工作志愿者进驻非公有制企业后,向非公企业出资人宣传党的声音,帮助其开展党的工作,不断增强出资人的党建意识,营造重视和支持党建工作的氛围。二是认真宣讲政策,提高出资人政治理论水平。党务工作志愿者深入企业与出资人面对面交流,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国家的法律法规,开展非公有制经济政策辅导,帮助企业用足用好各项发展政策,提高出资人的政策理论水平和运用水平。同时,积极宣读党的建设有关制度规定,引导非公有制企业出资人向党组织靠拢。三是担任党务顾问,提高出资人抓党建能力。党务工作志愿者接受企业职工和干部群众咨询,积极协助出资人抓党建、出点子、办实事,抓好党组织组建,指导开展党的活动,帮助党组织按规定程序培养入党积极分子、发展党员,解决出资人不熟党务、不善抓党务的难题。四是积极吸纳出资人加入党组织,强化教育管理。在党务工作志愿者的帮助下,扎实推进非公企业发展党员工作,尤其做好在非公企业出资人中发展党员工作,使出资人定期开展组织生活,经常参加党的活动,接受党组织的教育管理。实施“党务工作志愿者行动计划”以来,发展党员257名,其中加入党组织的出资人达到86名。
实施“素质提升计划”,让非公有制企业出资人能力更“强”。一是实施“定向”培训。把非公企业出资人列入干部教育培训计划,建立了出资人集中轮训和专题培训制度。实施“百名企业家培训”工程,分2批组织我市规模企业以上负责人或出资人参加清华大学高级总裁班进行轮训,共计培训110人;选调14个知名企业的出资人赴浙江大学总裁研修班学习,着力提升企业应对新形势、解决新问题的能力。组织市直部门分工负责人、本市知名企业公司出资人30余人参加泰安市企业发展论坛,通过与外地企业家和专家学者沟通交流,探讨解决企业发展难题的良策,寻求企业发展的新机遇。二是推行“重点培训”。每月举办一次“桃都讲坛”,聘请国内知名专家学者授课,凡是涉及经济管理、企业发展、科技创新等课题的都组织全市非公企业出资人集中收听,开阔眼界,启发思路。三是开展“送教培训”。组织市直司法、税务、财务、工商等部门,开展“送政策上门、送教进企业”活动,采取重点企业示范课、一般企业全员课等方式,把党的各项政策传达到企业出资人,切实增强依法经营的素质能力。通过实施“素质提升计划”,非公企业出资人队伍的整体素质和管理发展企业的能力和水平均得到大幅度提高。
开展“两新”组织“扩覆盖集中行动”,让非公有制企业出资人方向更“明”。通过扩大非公企业中党组织覆盖和党的工作覆盖率,来增强企业向心力和凝聚力,提高出资人领导力,推动企业各项工作健康有序发展。活动中,创新实施“四找四建四依托”工作法,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党组织覆盖率由29%提高到44.9%,党建工作实现了“全覆盖”。一是四位联动“找”,扩大党员覆盖。通过个人报告、单位查找、系统检索、政策吸引四种途径,对全市非公有制企业进行全方位、立体式摸底排查,确保不漏一名党员。全市新排查出有2名党员的非公有制企业22家、达到88家;有1名党员的非公有制企业38家、达到125家,发现“隐形”党员、“口袋”党员254名。二是四种方式“建”,扩大组织覆盖。按照“兼容、整合”的思路,突出抓好“兼合式”党组织组建。探索推行“缺额补建、空白派建,片区一体、产业串珠”的工作模式,做到“应建必建”扩覆盖,“整合联建”促提升。“缺额补建”。坚持边找边建,发现有3名以上党员的非公有制企业,及时单独建立党组织。有2名党员的,派驻1名党务工作志愿者单独建立党组织。只有1名党员的,按照就近就地的原则,整合多个非公有制企业建立联合党组织;位置较偏的,派驻2名志愿者单独建立党组织。“空白派建”。对个别规模较大、业主认可但又确无党员的非公企业,采取“空降”的形式,从其业务主管部门党委一次派足3名以上党员建立党支部,“筑巢养凤”,直接为其培养发展党员,开展党的工作。“片区一体”。在拓清底子的基础上,将一定区域内的非公有制企业进行整合,把规模较小、地域相邻或行业相近的非公企业整合起来,建立“联片式”、“组团式”等联合党组织。“产业串珠”。围绕化工、纺织、食品等工业产业和肥城桃、有机蔬菜、大樱桃等农业产业,将整个产业链上的非公企业串联起来,建立“链条式”联合党组织。全市新单独建立党组织的非公有制企业52家,联合(挂靠)建立党组织的非公有制企业73家。三是四个“依托”推进,扩大工作覆盖。依托“党务工作志愿者”,园区、社区(村)党组织,主管单位,群团组织,充分利用各种资源,争取各方支持,形成推进合力,确保把党的工作全面渗透和拓展到非公企业各个领域。
开展“两争一创”活动,让非公有制企业出资人动力更“足”。在非公有制企业出资人中开展“两争一创”活动,即争当创业先锋、争做名企业家,创建行业发展金牌企业。在争当创业先锋方面,通过看企业年度经济效益、增长速度、固定资产投资等经济数字,引导出资人扩大企业生产规模,加快企业转方式调结构增效益,争当创业先锋。在争做名企业家方面,通过看企业对地方贡献程度、职工利益保障、社会捐助、节能减排等方面,以企业的发展带动职工收益的增加,提高工人阶层满意度,引导出资人争做名企业家。在创建行业发展金牌企业方面,着眼于深化创先争优活动,围绕企业生产经营创新、创先、创优、创效,组织规模以上企业争当全省乃至全国知名企业或行业内金牌企业。通过开展“两争一创”活动,进一步激发了非公企业出资人争先进位的干劲和热情,近年来,全市非公有制企业获得省级科技创新项目10个,泰安市级5个,省科学技术进步奖3项,获得山东名牌8个,其中山东阿斯德公司党委的“阿斯德化工”荣获首届“山东十大影响力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