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2-03-01 10:57:41 来源: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作者:权文松 陈仁栋
注重从基层一线选拔优秀人才充实上级党政领导机关,是从干部队伍结构上保证党政领导机关与人民群众血肉联系的战略举措。2005年以来,山东省潍坊市坚持把基层一线作为培养选拔市直机关干部的主阵地,创新方式,完善机制,先后从县乡基层一线公开遴选351名干部充实到市级党政领导机关,占同期新调入人员总数的90%以上,为广大基层干部开通了到市直党政领导机关工作的“直通车”。
一、基本动因
潍坊市现有69个市级直管的党政群机关单位。前些年,一般采取面向社会考录公务员的方式,选拔高校应届毕业生到市直机关工作,或由各单位自行从县乡机关和其他单位选调。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暴露出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一是从家门到校门再到机关门的“三门干部”逐渐增多,有基层工作经历的比例偏低。据统计,2005年市直机关领导班子成员中有县乡基层一线经历的不足三分之一,科级以下干部的比例更低。新进的机关干部普遍经历单一,缺乏艰苦环境历练,统筹协调和应对复杂局面能力较弱,制定政策、起草文件时容易脱离实际,面对面做群众工作时感到底气不足。二是基层一线聚集了大批有经验、有能力、有激情、有韧劲的优秀人才,但由于“上升”渠道不畅,影响了成长进步,同时也降低了基层对人才的吸引力,导致基层“干部出不来、人才不愿去”。三是通过个别调配方式从基层选调市直机关干部,由于选人视野不宽、选拔方式不规范,既容易出现从少数人中选人、人选质量难以保证的现象,又容易助长托关系、找门子等不正之风,用人单位领导不超脱,干部群众也有看法。为解决这些问题,我们在深入调研、广泛听取各方面意见的基础上,决定采取公开遴选方式,从基层一线选拔市直机关干部,努力形成优秀人才到基层一线去、党政领导机关干部从基层一线来、良性互动的选人用人机制。
二、主要做法
一是坚持政策先行,制定出台相关文件。为保证公开遴选工作规范有序开展,根据上级政策规定,结合潍坊实际,市级组织人社部门先后制定出台《关于市直机关、事业单位补充工作人员实行考选制的意见》、《关于注重从基层和生产一线选拔党政领导机关干部的实施意见》等文件,对从基层一线公开遴选市直机关干部的指导思想、目标要求、适用范围、资格条件、程序步骤等作出明确规定。市直党政群机关、行政支持类事业单位从下级机关、事业单位补充工作人员,一律采取公开遴选方式,由市级组织人社部门牵头负责、统一组织。
二是坚持人岗相适,科学规定遴选条件。每年初和6月底,由用人单位根据工作需要和编制空额情况,提出增人申请,市级组织人社部门根据每年公务员(干部)统计年报数据和平时掌握的情况,进行资源分析,合理确定遴选计划和标准条件。注意因岗而异,既根据市直机关工作特点规定“共性”的基本条件,又根据遴选岗位情况对专业、经历、特长等提出具体的“个性”要求,避免由于“门槛”设置不科学而导致选人不准、不符合岗位要求等问题。
三是坚持公平公正,精心组织遴选考试。每次公开遴选前,市级组织人社部门都通过召开新闻发布会或在市级主要新闻媒体发布公告等形式发布简章,还专门向各县市区和市属开发区发出通知,要求支持符合条件的人员报考。遴选考试每年组织两次,上、下半年各一次,分笔试和面试两步进行,成绩及时公开,确保报考人员充分知情。在命题思路上,打破“考试一张卷”的传统做法,采取“一职一卷”的方式。笔试根据岗位需求进行职位知识水平测试,面试侧重考察能力素质、个性特征对职位的适应度,面试考官由用人单位领导、组织人社部门和纪检(监察)机关人员组成,把评判权由组织人社部门单一行使变为组织人社部门和用人单位共同行使,把选人权更多地交给用人单位。
四是坚持好中选优,认真进行组织考察。根据考试成绩,一般按1:2的比例确定考察对象,由市级组织人社部门会同用人单位进行考察。注重考察干部的工作经历和业绩,看他“干过什么、干了什么、干成了什么”,不简单以考试成绩取人,防止高分低能。最后,根据考试成绩和考察、体检情况,市级组织人社部门会同用人单位共同研究确定录用人选。
三、初步成效
一是改善了市直机关干部队伍的经历和来源结构,促进了工作作风转变。从基层一线公开遴选干部,有效解决了市直机关干部队伍来源渠道窄、经历单一的问题。从基层选上来的干部,经验多、作风实、能吃苦、服从意识强、适应角色快,给市直机关注入了新鲜血液,带来了生机活力,市直机关与基层的联系更紧密,作风更务实,为基层服务更周到。潍坊市人大常委会机关每年都从基层一线选拔工作人员,秘书长张军深有感触地说:“以往我们的选人范围很小,有时机关急需的文字等岗位人才,难以物色到合适人选,公开遴选给我们提供了筛选人才的好机会。”
二是打通了基层干部的“上行”通道,增强了基层一线的吸引力。遴选基层干部到市直机关工作,打破了基层干部成长的“天花板”,让他们看到希望、有了奔头,基层一线成为市直机关干部队伍的源头活水,更多的优秀人才主动到基层一线干事创业。近几年,报考潍坊市镇(街道)公务员、选调生和大学生村官的人数连创新高。去年刚考录到诸城市昌城镇工作的北京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张俊涛表示:“看到许多师兄师姐们到基层工作后,经过几年的实践锻炼,被选拔到上级机关,很令人羡慕,我也积极投身到基层一线中去,相信经过努力,一定会有机会到上级机关工作。”
三是提高了选人用人公信度,树立了组织部门公道正派的良好形象。通过公开遴选方式从基层选拔市直机关干部,遴选计划、岗位要求以及考试过程全部公开,“前门”敞开了,“后门”堵塞了,考得上的坦然,没考上的服气,风气更正了,心气更顺了,用人单位满意,社会反响好。潍坊市中级人民法院政治部人事处长陈永升介绍说:“法院在社会上一直被认为是‘好单位’,许多人千方百计找路子想调到法院工作,给我的工作带来了很大干扰。实行公开遴选后,写条子、打电话的没有了,院领导超脱了,我的工作也好干了。”现在潍坊市政府法制办公室工作的黄海春,父母都是普通农民,大学毕业后到位于沂蒙山区的临朐县工作,2005年通过公开遴选到市直机关工作。谈起自己的经历,他感慨地说:“作为一个无背景、无关系的农家孩子,原以为要在山区工作一辈子,做梦也没想到能来市直机关工作,是公开遴选帮我圆了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