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行为,除了受生产力水平、消费者收入状况等因素制约外,还受消费者消费观念的影响。当前,我国消费领域存在着的许多问题,都与消费者的消费观念有关。因此,积极引导消费者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是目前一项十分重要而迫切的工作。具体说来,应抓好“六破六立”:
(一)破除过度节俭与过于奢侈的消费观,树立适度的消费观。当前,我国的生产力已经有了相当的发展,过于节俭不利于改善个人的生活,也不利于刺激消费、促进生产。另一方面,我国的生产力还不是高度发达,社会资源有限,过于奢侈则会造成社会资源过度使用与浪费。所以,应树立“适时适度消费”观念,既不要过于节俭,又反对奢侈浪费,把消费控制在合理、恰当的范围内。
(二)破除各种畸形的消费观,树立科学理性的消费观。当前,我国消费领域出现了各种各样的消费行为。诸如打理人情关系的“灰色”消费,追求炫耀的“土豪”消费,暴饮暴食的“白色”消费,低级腐化的“黄色”消费,封建迷信的“愚昧”消费,等等。我们虽然不可能要求广大消费者整齐划一,但是,无论哪种消费与消费观念,都应该符合消费者安全健康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三)破除单一的物质消费观,树立物质—精神全面消费观。目前,多数家庭奉行的还是传统的消费观念,重视物质消费,忽视精神文化消费。不少人购买了豪华别墅,配置了高档家具,却没有书房,不学习不读书。物质消费支撑着人的生命存在、决定着人的身体素质,精神消费支撑着人的精神存在、决定着人的智能与人格发展。因此,要破除重物质轻精神的消费观,树立物质—精神全面消费观,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四)破除一味为子孙攒钱聚财的消费观,树立享受劳动成果兼顾后代发展的消费观。现在,很多家庭的消费开支,孩子的消费占比过大,父母与祖辈们对自己过于苛刻,舍不得吃、舍不得穿,很少享受生活。这既不符合劳动的目的,也会造成孩子“啃老拼爹”,不思进取,对下一代的成长和民族间的竞争极为不利。我们应当转变观念,既要为子孙后代着想,又要关心自身的生活与发展,全面提升每一代人的生活质量。
(五)破除小农经济的消费观,树立信用消费观。我国农耕时代很长,人口多、底子薄,形成了小农经济消费观。突出表现为“攒钱消费”,没钱不消费,不敢消费。这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我国高储蓄率、低消费率的状况,影响了信用消费的开展。这不适应现代经济发展的要求,应适当转变。应鼓励具有一定条件的人,适度举债、提前消费,“花明天的钱,圆今天的梦”。
(六)破除人类中心主义的消费观,树立可持续消费观。目前,不少人把家庭生活消费看成是纯粹个人私事,对物质财富有着无限制的占有欲望,导致对自然资源的掠夺性开发,并日益受到大自然的惩罚。对此,我们必须进行反思,改变观念,树立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生态文明观,合理利用和保护资源环境,节约和高效地使用物质财富,以实现人类的可持续发展与可持续消费。
消费者树立什么样的消费观念,与国家政策、法律及舆论导向有很大关系。为此,国家、政府、媒体和社会组织,都应采取相应措施,促进消费者与时俱进,更新消费观念。包括完善相关法律,调整消费政策,开展全民消费教育与科学普及,等等,以提高广大消费者科学理性消费的认知与能力。
(2015“3.15”,于济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