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民生网:首页 > 综合 > 民生报告

章丘市毕筱奇:加快“转”“调” 建设富裕和谐幸福章丘

时间:2010-09-04  来源:人民论坛  作者:毕筱奇

毕筱奇1.jpg

        章丘是山东省会济南市辖属的县级市,面积1855平方公里,人口101万,是全国综合发展百强(县)市和全省30强(县)市,去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439.5亿元,地方财政收入23.02亿元。近年来,我们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把加快转方式调结构,作为县域经济科学发展的重大机遇和一项刻不容缓的重大战略任务,立足实际,科学谋划,强力推进,取得了明显成效。

        一、县域经济转方式、调结构,必须坚持二产优先、三产并进,构建富有县域特色的现代产业体系。围绕加快转方式、调结构,章丘市始终坚持工业强市不放松,按照高端高质高效的要求,突出二产,带一产、促三产,以新型工业化带动三次产业协调发展,构建富有章丘特色的现代产业体系。

        章丘自古人称“铁匠之乡”,有一定的工业基础,多年来我们坚持工业强市战略不动摇,大抓工业、抓大工业,形成了交通装备、机械制造、精细化工、食品饮料四大主导产业集聚发展的良好格局。交通装备产业以中国重汽、中集车辆为龙头,机械制造产业以山东丰汇、章丘海尔为龙头,精细化工产业以圣泉集团、明水大化为龙头,食品饮料产业以可口可乐、银鹭食品、康师傅、娃哈哈为龙头。去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总数447家,实现销售收入652.6亿元,利税74.1亿元;其中,四大主导产业实现销售收入、利税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比重均在80%以上。下一步,我们将集中实施“122”工程,计划用三到五年时间,着力培育10家龙头企业、20家成长型企业和20家创新型企业,努力培植一批收入过30亿、过50亿、过百亿元产业龙头;确保年内工业投资增长20%,达到150亿元;规模以上工业企业销售收入达到900亿元,利税93亿元。力争到2011年底工业销售收入过1000亿元、利税过100亿元。

        章丘毗邻济南城区,区位优越、交通发达,发展现代都市农业和现代服务业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发展现代都市农业重点在农业产业化、品牌化、特色化、优质化上下功夫,提高农产品附加值,提高农业产出效益,做服务省会城市的“菜篮子”、“面袋子”、“后花园”。目前已建成明水香稻、龙山小米、黄河西瓜、高官寨奶业等26个特色品牌基地。“章丘大葱”被评为“中国驰名商标”,品牌价值达到22.74亿元,与“潍坊萝卜”、“山东黄瓜”作为“齐鲁三宝”成为上海世博会山东鲁菜馆的主打菜;鲍家芹菜、圣泉唐和唐、百脉泉生态白酒和龙山黑陶成功参展世博会。现代服务业优先发展以物流业为主的生产性服务业,重点抓好山东天元棉花、大舜医药、重汽载信、山东邮政航空物流、山东(济南)交通物流园等项目建设,使物流业在未来三至五年内成长为又一新型百亿产业。通过发展现代都市农业和现代服务业,为转方式、调结构奠定了坚实基础、注入了新的活力。


        二、县域经济转方式、调结构,必须坚持高效投入,既做“加法”又做“减法”,实现增中转、增中调,尽快调出发展、调出效益。
“转方式、调结构”与“促增长”是一个统一的整体,既要解决“快”的问题,更要解决“好”的问题,讲“促增长”不能忘了“转方式、调结构”,讲“转方式、调结构”也不能人为地放慢速度,必须强化统筹理念,用好“加减法”,在保持平稳较快发展中实现增中转、增中调。

        做好“加法”,就是继续加大高效投入,优化投资结构,以优质增量增强发展后劲。这几年我们拿出相当精力抓招商选资,实行精细化、专业化招商,集中优势资源招高科技型、外向型、节能环保型项目、龙头基地型项目。近几年先后引进过亿元优质项目213个,总投资超过300亿元。中国重汽集团是国内交通装备产业的龙头,目前已有商用车、专用车、发动机、变速箱、客车厂、改装厂、复强动力、铸锻中心等10余家企业落户章丘,2009年实现销售收入134亿元,利税10亿元。去年7月,中国重汽与德国曼公司合作投资30亿元的载重汽车整车及车载发动机项目大部分放在章丘工业园,建成投产后可新增8万辆份载重汽车整车和零部件生产能力,年产值超过200亿元,将建成全国最大的重卡生产基地。

        做好“减法”,就是坚决关停“土小”企业,拒绝“两高一资”(高耗能、高污染和资源性)项目,淘汰落后产能,推进节能减排,以存量优化拓展增长空间。严格实行三项制度:一是严格实行节能减排目标责任制。去年全市完成节能项目46项、减排工程30项。二是严格实行落后产能“屏蔽”退出机制。先后拒绝16个“两高一资”过亿元项目,督促6个科技含量不高、效益不高的引办项目陆续退出开发区;依法取缔1616个(支)小石灰窑、小焦宝石窑、小水洗和小炼铁厂,今年又对非法砖瓦窑、石料厂进行了全面清理,力度之大,前所未有;提前一年淘汰了13条水泥立窑生产线,节能减排各项约束性指标同步下降。三是严格实行资源集约开发制度。将镇办、村办和个人经营的煤矿全部依法收回,把56处煤矿整合为五大煤炭公司,实现了煤矿资源的安全、有序、集约、高效利用。


        三、县域经济转方式、调结构,必须坚持科技驱动,一手抓传统产业升级、一手抓新兴产业培育,增强产业整体竞争力。传统产业是县域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是引领产业升级的前导性产业。推进产业升级,要坚持科技驱动,一手抓传统产业提升,一手抓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实现传统产业与战略性新兴产业协调发展、整体推进,打造产业发展新亮点。

        围绕改造提升传统产业,这几年我们主要抓了企业自主创新、技术改造和重组合作,拉长产业链条,促进优化升级。一是鼓励企业搞自主创新。建立了市科技创新基金,鼓励企业加强产学研联合,研发引进核心技术,提高产品竞争力。2005年以来我市被授权自主知识产权1620项,省级以上名牌产品23件,省级以上著名商标32件。圣泉集团,去年在市场萎缩的严峻形势下果断投入资金6亿元,新上2万吨电子酚醛树脂、5万吨防火发泡酚醛树脂、1000吨核苷类医药中间体、军工新材料加工4个项目,企业实现销售收入24.6亿元、利税3.66亿元。新上的防火发泡酚醛树脂是国际公认的建筑行业中最具发展前景的新型安全防火、节能环保保温材料,全部建成后可实现年产值5亿元,节约标准煤7.2万吨。二是鼓励企业搞技术改造。去年实施了明水化肥厂造气装置优化调整、丰汇大型起重机技术改造、日月化工年产2万吨乙胺等108个技改项目,总投资达70.2亿元。建成10家省级技术研发中心,28家济南市级技术研发中心,高新技术产业企业达到152家,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达到38.1%。三是鼓励企业搞重组合作。章丘电机厂整体划转给青岛海尔集团,明水化肥厂、日月化工厂与山西晋煤集团合资合作,均实现了规模迅速扩张、企业提质增效。

        围绕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最近,我们研究制定了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五年规划,正在加快建设台湾工业园、空港工业园和龙枣工业园,拿出优质空间,重点培育四大新兴产业:一是培育以华润风电、力诺太阳能等为重点的新能源产业;二是培育以华氟碳酰氟、圣泉酚醛防火发泡树脂等为重点的新材料产业;三是培育以蓝孚科技、科芯电子等为重点的电子信息产业;四是培育以圣泉医药、科兴药业等为重点的生物制药产业。目前,空港产业园已先后引进山东太古、翔宇航空、山航彩虹、东方航空食品、瑞士宜捷航空等企业。山东太古公司主要从事波音737飞机客改货业务的专业维修及改装,现拥有5座现代化机库,可同时容纳十架飞机进行大修和改装。化工工业园内的华氟1000吨碳酰氟项目,是一项填补国内空白的新材料项目,产品广泛用于超微半导体、液晶和医药化工产业,可减少上述产业生产过程中碳排放总量的一半。


        四、县域经济转方式、调结构,必须坚持城乡联动,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实现城乡统筹一体发展。推进新型城镇化,县域是主战场、是主力军,大有可为而且必须有所作为。我们坚持城乡联动,提升园区载体,拓展中心城区,建设农村社区,力争在推进新型城镇化方面率先突破。

        一是提升园区,搭建新型城镇化载体支撑。这几年我们举全市之力加快园区载体建设,形成了立足主项目区、辐射整个县域的“一区四园”(一区即山东明水经济开发区主项目区;四园即分布在镇域的城东工业园、赭山工业园、化工工业园、空港工业园四个专业园区)发展格局。明水经济开发区被认定为国家交通装备先进制造产业基地和全省科学发展示范园区,化工工业园被认定为国家火炬计划有机高分子材料产业基地。下一步明水经济开发区建设的重点是整合“一区四园”资源,拉开框架、膨胀规模、完善配套,实现园区转型升级,创建国家级经济开发区。同时,加快建设高等职业教育基地,实现与当地教育、科技、文化及劳动力就业培训等融合互动发展。目前基地已有山东财政学院、山东经济学院、山东行政学院、山东电子职业学院、山东旅游职业学院等13所院校入驻,在校生超过10万人。

        二是拓展城区,打造新型城镇化有力引擎。近几年我们以建设现代化山水园林城市和济南市域次中心城市为目标,加快与省会济南市区“零距离”对接融合,全方位接受省会城市的辐射带动,先后投入近80亿元,新建续建经十东路、绣江路、世纪大道等“三纵六横”交通干道,实施清照词园、百脉泉广场公园一体化、眼明泉公园、荷花公园等生态景观工程,实施城区绿化、亮化、净化工程,城市规划面积达到185平方公里,建成区面积达到53平方公里。今后的重点是实施“西进、北延、中部提升”战略,打造圣井新城、老城中心商贸区、城北新区和刁镇县域次中心“四大城市综合体”,增强中心城区辐射带动能力,带动周边乡镇、村居加快发展。

        三是建设新型农村社区,夯实城镇化坚实基础。我们坚持解放思想、提升境界,用足用好城乡土地增减挂钩政策,加大对农村基础设施的投入,加快城中村、园区村、近郊村、乡镇中心村的整合改造,合理布局和有序建设社区服务中心,建设宜业宜居新型农村社区。去年10月份编制完成了《市域镇村体系规划》、《农村住房建设与危房改造规划》,将全市908个行政村规划为196个新型社区。第一期计划用3年时间,将113个村庄整合为25个新型社区,新建住房37597户,改造危房户3337户。为确保工作顺利开展,市财政对实施土地增减挂钩的新型农村社区腾空复耕土地每亩给予10-20万元补贴,同时每年由市财政投入2000万元,采取以奖代补的方式对农村住房建设给予资金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