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民生网:首页 > 综合 > 民生报告

成武杨晓玲:全力推进县域经济发展

时间:2010-09-29  来源:问绿网  作者:杨晓玲

00.gif00.gif 

    中共成武县县委书记杨晓玲 

  近年来,我们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总揽全局,在上级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以经济战略转型为主线,把“转方式、调结构”作为经济工作的主攻方向,努力扩总量提增速、提质量促升级、优布局谋长远、惠民生保稳定、抓作风强保障,全力推动经济社会更好更快发展。2009年,全县实现生产总值74.2亿元,地方财政收入3.47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5152元,分别比2006年增长73.8%、150%、45.2%。今年1-4月份全县财政收入完成1.5亿元,同比增长39.4%;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0.3亿元,同比增长22.1%;规模工业增加值14亿元,主营业务收入48亿元,利税4亿元,同比分别增长45%、62%、65%。经济社会全面步入蓄势崛起、跨越发展的快车道。

  一、工业注重“调强”


  紧密结合成武实际,坚定走新型工业化发展之路,既坚持不懈地膨胀工业规模,又有的放失地提升工业层次,努力推进全县经济的转型升级。2009年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工业增加值36.5亿元,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37.6亿元,实现利税16.6亿元,分别是2006年增长2.5倍、2.7倍、4倍;目前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到155家,比2006年净增81家。一是狠抓项目建设,科学增加投入。加大投入、扩大总量,是做大做强做优县域经济的基础。针对成武经济基础相对薄弱的现实,我们始终把项目建设放在工作的核心位置,不断加大招商引资,着力上大项目、好项目,强力促进经济总量的持续扩张。近三年全县共实施投资千万元以上项目288个,其中过亿元项目86个,过10亿元项目11个。三年累计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入99.3亿元,比整个“十五”期间总投入高出26.1亿元,为促进全县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提供了强大支撑。在注重投入总量的同时,我们根据科学发展观要求,更加注重投入质量的优化升级,既重工业项目,更重三产项目;既重“多、大、强”更重“高、精、尖”。去年以来,在实施的投资过亿元项目中,三产服务业项目占22%。目前,新建、续建的48个投资过亿元工业项目和9个过10亿元项目中,绝大多数工业项目都是高科技、高附加值、高带动力且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导向的优质项目。二是膨胀骨干企业,强化引领带动。膨胀骨干企业对提升整个县域经济层次有着重要的拉动作用。近年来,我们对县20强企业和20个成长企业,拉出梯次,分类施策。引导县20强企业通过实施“强强联合”战略,上马精深加工项目,延伸产业链条,推动规模扩张和跨越发展。达驰公司与意大利阿尔法斯坦公司、韩国晓星集团合作,上马封闭母线、GIS项目;呈祥公司与中国巨石集团、鲁能集团合作,上马磁悬浮枕轨、防污闪电力铁塔等项目;大地玉米公司与中国食品集团合作,上马液糖、变性淀粉和甜叶菊糖等项目;宏达造纸与滨州京博集团实施战略重组,上马桨纸一体化等项目。对近年来新投产的成长型企业,认真落实中小企业成长计划,围绕市场和产品定位策划项目,力争年年有新项目上马,不断实现自身规模膨胀,形成工业发展的第二梯队。三是培育主导产业,优化经济结构。成武原本是传统的农业大县,产业以“农”为主,结构单一。为此,我们把育产业、优结构作为战略抓手,大力培植机电制造、农副产品加工、化工建材、商贸物流、文化旅游、新能源等六大主导产业。经过几年的不懈努力,目前我县传统产业蓬勃发展,新兴产业势头良好,产业结构日益明晰。机电制造产业已聚集企业26家,产品种类发展到12大类,40个品种,变压器产品完成了由110KV、220KV、500KV级向750KV级的升级换代。农副产品加工业现已拥有纺织服装、蔬菜冷储加工、粮食、木材、造纸等各类企业95家;化工产业零资源、零基础崛起,由2007年没有一家规模以上企业,目前迅速发展到17家,产品涉及8大类30多个品种。主导产业的迅速发展壮大有力推动了经济结构的优化升级,三次产业比由2006年的34.4︰50.1︰15.5调整到现在的24.4︰56.3︰19.3。四是加强自主创新,提高企业竞争力。自主创新能力是企业发展的源动力。我们积极引导企业加大对高新技术的开发和引进力度,实施名牌带动战略,走高端发展之路,提高核心竞争力。达驰集团公司在超高压大容量变压器、特种变压器、非晶节能环保变压器、新能源电池材料等新产品上不断取得新突破,目前达驰集团公司已发展成为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全国机械行业500强、中国变压器行业前十强列第四位,“达驰”产品是“中国名牌产品”、“国家免检产品”。 中食集团晓东生物科技、中国巨石复合材料工业园、鲁能(呈祥)电力铁塔等一大批高科技项目目前正在顺利实施中。截止目前,全县市级以上高新技术企业由2006年6家发展到11家,其中省级以上2家;拥有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1个,市级以上技术研发中心9个;省级以上名牌产品5个。2009年全县高新技术企业产值60.6亿元,同比增长39%,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的44%。

  二、农业注重“调优” 


  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必须以标准化、规模化、产业化为重点,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发。一是打造特色基地。按照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要求,着力培植特色板块经济,无公害蔬菜、优质粮棉、林下养殖等三大“特色板块”的规模不断壮大。2009年粮食总产44万吨,棉花3.5万吨,瓜菜50万吨,森林覆盖率33%,木材蓄积量225万方,畜禽存栏量950万头(只)。严格标准化生产,加强“无公害生产基地”建设,白浮镇翠博牌芸豆、南鲁镇芸芹牌蔬菜被国家农业部命名为“无公害食品”。二是培植龙头企业。紧紧围绕粮食、蔬菜、木材、棉花、服装、造纸等产业,培植壮大现有骨干企业。目前粮食加工企业245家,年加工能力达到80万吨;棉花加工企业65家,拥有纺纱40万纱锭,年服装生产能力3000万件套;造纸及纸制品企业12家,纸浆及纸品年加工能力达到30万吨;蔬菜冷储加工企业80家,年冷储加工能力100万吨;木材加工企业816家,年加工能力达到30万方。三是发展合作组织。大力推广“公司+协会+农户”的农业产业化经营模式,加强各类专业合作组织建设。以合作组织为纽带,以骨干企业为龙头,健全农户与龙头企业利益共享、风险共担机制。目前全县各类专业合作组织已发展到123家。四是加强新农村建设。着力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2006年以来共改造农村公路334公里,扶持与引导农民改建、新建农村生态卫生厕所4万座,沼气池1300座;完成改水工程10处;加大基础设施投入,农业生产条件不断改善,2009年我县被评为“全国农田水利建设先进县”。以新型农村社区建设为抓手,加大空心村改造和村庄整合力度,已实施“空心村”改造21个,拆迁1800余户,建成1100余户。去年以来,我们加大城乡统筹的力度,全力推进城镇化进程。6个中心镇、30个中心村的开发改造工程已全面启动,总规划开发面积80万平方米,已实施58万平方米,力争三年内把全县小城镇改造提升一遍。
 

  三、三产注重“调活”


  发展三产服务业是加快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迫切需要,也是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必然选择。近年来我们把发展优势服务业提升到战略层次来运作。以文化旅游、商贸物流为重点,采取有力措施,不断增添三产活力。
在文化旅游业方面,一是强力推进重点项目建设,打造文化旅游产业精品工程。充分利用伯乐文化、文亭湖、平原森林等资源,采取市场化运作,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策划实施了一批文化旅游产业项目。主要有文亭湖综合开发、文亭湖生态休闲旅游观光园、鼎盛港湾旅游开发等项目,计划总投资在30亿元以上。三大工程全部完工后,将在县城西部和北部形成集旅游观光、文物博览、休闲度假、农业展示、绿色餐饮、娱乐于一体的文化旅游景观带。二是以打造文化品牌为目标,着力提升“伯乐文化”的知名度。不断加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申遗力度,已取得阶段性成果。“四平调”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伯乐传说、鸿方缘酱菜制作工艺、大平调、担经成功列入第二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三是加强文化产业基地建设,培育壮大产业龙头。积极引导企业扩规模、上档次、求跨越。目前,全县各类文化产品经营主体已发展到120多家,金猫文具和吉仕纸业两个企业已被评定为“市文化产业示范基地”,对全县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起到强有力的龙头带动作用。
  在商贸流通业方面,一是强化载体建设。全面抓好4个城区专业批发市场、4个重点服务业小城镇、2个重点服务业企业、10个重点服务业项目、1个重点服务业园区建设,着力打造多个城镇商贸经济圈。(小商品、服装、木材、建材等4个专业批发市场,成武镇、大田集镇、汶上集镇、天宫庙镇等4个重点服务业城镇,亿客隆连锁超市及物流配送中心、文亭湖大酒店等2个重点服务业企业,文亭湖生态观光园、利通石油储运、利丰粮食储运、福源粮食储运加工、华瑞粮食储运、楚天粮食储运、华润物流、城乡交通物流、建材大市场、大蒜商贸城等10个重点服务业项目,达驰物流园1个重点服务业园区。)二是激活城乡流通。深入实施“万村千乡”工程,把城市商贸服务向农村延伸,着力打造连接城乡的商贸链,共建成农村综合服务社区10处,农资连锁店210家,村级便民店680家。为农民提供消费购物、农产品购销、科技服务、信息交流、文体娱乐、健身医疗、宣传教育等综合服务,让更多的农民享受到像城里人一样的生活。三是大力发展金融服务业。大力支持和保护各类金融机构的发展,创造良好金融发展环境,引进更多的银行、保险公司、担保公司进驻或开设分部。近年来,世纪金键、银昱两家担保公司、莱商银行等多家新型金融服务机构落户成武。2009年全县商贸物流业实现交易额62亿元,三年翻一番,“一网两台”建设走在全省前列;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2.2亿元。

  四、切实改善民生


  和谐社会建设是转方式、调结构的有力“推手”。我们坚持把关注和改善民生作为经济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大力实施“和谐兴县”战略、深入开展“平安成武”建设活动,努力形成跨越发展与和谐社会建设的互促共进。2009年成武被评为“中国十大和谐县域城市”。近年来,我们从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抓起,重点实施了“八大民生工程”。一是 “富民增收工程”。不断完善了干部职工的正常工资的增长机制;农民收入持续增长,2009年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5152元,比2006年增长45.2%。二是 “就业促进工程”。免费培训技能农民工1.8万人,新增城市就业2.2万人,转移农村劳动力就业3.1万人。三是“社保救助工程”。 征缴各类社会保险费4.7亿元,发放发放各类社会保险金4.2亿元;城镇居民医疗保险达到5.5万人。农村低保和城市低保人均月补差由2006年的25元、80元分别提高到70元、125元;下拨救灾资金545万元,救助城乡大病患者969人。四是 “教育普惠工程”。 投资4868.2万元,新建项目学校128处,7.5万平方米;对29302名家庭困难学生、贫困寄宿生进行补助,共发放资金1741万元。五是 “医疗惠民工程”。投资1亿元,建成县医院现代化病房楼,新增床位500张;一体化农村卫生室建设全部完成,新农合参合率98.8%。六是 “文化共享工程”。建设乡镇综合文化站12处,农家书屋52家,电影下乡7700余场,新增农村有线电视用户1600户。七是 “农村基础设施改善工程”。完成改水工程10处,解决了8万人的安全饮水问题,开工建设农村公路63.7公里。八是“和谐成武”建设工程。强化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完善信访和群众工作制度,成武已连续四年无中央和省交办的涉法涉诉信访案件,无一起国家信访局交办的重点信访案件,无一起到京非正常访案件,无一起到省到京的集体访案件,到市及市以上越级信访总量连续三年列全市较低位次。2009年,成武被国家信访局确定为“百千万工程”联系县。2009年被评为 “中国十大和谐县域城市”。今年以来,我们进一步加大惠民工程实施力度,深入开展了“百件实事惠民”活动,要求全县各级各部门各单位为群众办两件以上具体的实事、好事,目前已落实240余件。

五、下步打算


  我们将按照中央和省市委工作部署,以“转方式、调结构”为主线,牢牢把握发展主旋律,以更加积极的姿态、更加有效的措施、更加扎实的作风,科学务实,开拓进取,努力实现成武经济社会的跨越发展。力争年内完成国内生产总值87亿元,同比增长16%;实现地方财政收入4.7亿元,增长36%;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主营业务收入179亿元,工业增加值47.5亿元,利税21.7亿元,分别增长30%、30%、31%;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5560元,增长9%,实现主要经济指标五年翻两番的奋斗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