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民生网:首页 > 综合 > 民生报告

赵豪志:在黄蓝经济区建设中率先崛起

时间:2011-11-05  来源:人民网  作者:人民网

1.jpg

中共山东省东营市委常委、广饶县委书记赵豪志


  近年来,在中央和省委、市委的正确领导下,全县上下深入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贯彻省、市关于推进黄蓝经济区开发等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把新型工业化提升为核心战略,以工业化带动农业产业化、促进服务业现代化、加速城乡一体化,推动经济社会实现又好又快发展,开创了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率先发展新局面。2010年,全县实现生产总值459.5亿元,地方财政收入24.3亿元。全县综合发展水平逐年提升,在2010年度全国中小城市科学发展百强中居第65位。

  (一)坚持以项目建设为核心,深入贯彻实施国家战略。全面融接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两大国家战略,高水平编制了广饶县高效生态经济和蓝色经济发展规划,配套制定和调整提升了40多个专项规划和区域规划,加紧推进规划实施,努力在黄蓝经济区建设中站排头、当标兵。把项目建设作为实施国家战略、推进县域发展的主抓手,今年以来围绕产业升级、城乡建设、环境提升和改善民生等各个领域,论证实施了总投资530亿元的90个重点工程项目,先后开展了“项目集中开工月”和项目攻坚春季、夏季集中行动,推进项目建设热潮持续升温,拉动经济规模、综合实力进一步提升。大力开展政策、项目、资金“三争”活动,全县有10个项目列入省黄蓝经济区重大建设项目,累计争取扶持资金10.3亿元。围绕产业发展需要,强力开展产业招商、专业招商,引进了总投资50亿元的兴达集团钢丝帘线等一批重大产业项目,近3年累计到位外来投资48亿元,为县域发展提供了新的动力。

  (二)坚持以高效生态为方向,优化提升工业结构。牢固树立工业集群化、高端化发展理念,积极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大力发展新兴产业,加快构建高效生态产业集群。全县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达到1865亿元,在全省县域经济中,广饶工业总量跃居第4位。一是抓产业提升。一方面,重点围绕造纸、橡胶轮胎、机电及汽车配件、化工、纺织等6大主导产业,持续增上产业链项目,加快“成龙”配套,培育产业集群。目前6大主导产业已占全县工业总量的92%,产业集群化效应逐步显现。全钢和半钢子午胎产能达到8300万条,行业年产值达到434亿元,被命名为山东省首批中小企业产业集群。另一方面,积极引导县内传统行业企业向新兴产业转型,同时加大新兴产业招商力度,通过内转、外引双向用力,先后实施了总投资82亿元的大海集团太阳能硅片、总投资10亿元的国华风电等21个新兴产业项目,带动新能源、新材料等新兴产业迅速起步、快速发展。二是抓企业培育。研究实施了全县大企业发展战略规划,分产业筛选一批骨干企业,在项目用地、融资、人才引进等方面重点倾斜,促进企业做大做强。目前全县销售收入过亿元企业达到157家,其中过百亿元企业5家,中国500强企业4家,中国制造业500强企业9家,3家企业进入世界轮胎行业50强,华泰集团成为世界单厂规模最大的新闻纸生产企业。三是抓自主创新。围绕产业发展需要,着力构建公共性技术研发平台,先后成立了4个工业技术研究院,组建了橡胶轮胎及原材料、车轮刹车片2个省级质检中心。按照“骨干企业突出自主创新、中小企业加强产学研结合”的路子,不断完善企业创新体系,全县省级以上企业科研机构达到27家,其中国家级技术中心2家、博士后科研工作站3家。积极扶持企业争创名牌,培育出中国驰名商标6件、中国名牌产品1个,提升了广饶工业的市场竞争力,对外贸易逐年高幅增长。2010年,全县完成进出口总额35亿美元,其中出口16亿美元,进出口总额居全省县区第3位。四是抓节能减排。严格落实节能减排目标责任制,出台了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办法,对“三高一低”项目一律不予审批,严格控制高耗能、高污染项目和产能过剩行业的信贷投放。近两年共拒批不符合产业规划和节能环保要求的项目78个;万元生产总值能耗比2008年下降6.1%,化学需氧量、二氧化硫排放量下降14%以上,全面完成“十一五”节能减排任务。

  (三)坚持以特色化理念经营农业,提升农业现代化水平。按照“抓龙头、带基地、连农户”的思路,加快发展特色高效农业,以特色化促进农业产业化、现代化。一是大力培育龙头企业。按照“每个产业都有龙头,每个龙头都能带动产业”的目标,围绕产业发展需要,大力培育发展农产品加工企业,重点引进实施了澳亚集团万头奶牛现代牧场项目,建成了全国先进的年产4万吨工厂化食用菌项目,各类农业龙头企业发展到275家,其中国家级重点农业龙头企业2家、省级12家。二是规划建设特色基地。制定了全县高效农业发展规划,引导各乡镇发挥优势、突出特色,在高效农业发展上选准路子、集中突破。大码头镇规划建设10万亩食用菌生产基地,目前已发展到3万亩;其他各个乡镇也分别规划了万亩以上规模的高效农业基地,促进了高效农业区域化布局、规模化发展。三是分类组建协会组织。围绕“企业+合作组织+基地+农户”的发展方向,广泛发展生产合作型、销售合作型、中介服务型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全县农民专业合作组织达到281家,带动80%的农户进入产业链经营,促进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我县被表彰为全国无公害农产品生产示范基地县、全省农业产业化工作先进县。

  (四)坚持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加快壮大现代服务业。依托工业优势培育产业载体,完善产业体系,推动了全县服务业高水平扩张。一是加快发展商贸物流业。近年来,先后投资54亿元建设了县城中心商务区、广饶物流园区等一批物流枢纽项目,去年又引进实施了上海亿丰集团总投资26亿元的国际时代广场大型商贸物流项目,逐步带动物流资源整合、构建物流基地,使广饶成为重要的区域性商贸物流中心。2010年,全县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89亿元。二是重点突破文化旅游业。以弘扬孙子文化为核心,以打造“国际唯一性孙子文化旅游目的地”为目标,规划了孙子文化旅游区,引进中国500强企业江苏中南集团作为投资主体实施深度开发,着力构建一批具有震撼力、吸引力的旅游项目,推动文化旅游业快速发展。三是突出发展金融产业。组建了4家股份制商业银行,发展了7家中小企业贷款担保公司和6家小额贷款公司,不断完善金融体系、深化银企结合、维护金融安全,实现了助推经济发展、壮大金融产业“互促共赢”。截至去年底,全县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384亿元,存贷差105亿元,均居全省前列。

  (五)坚持以城带乡、重点突破,加快城乡一体化步伐。把城乡统筹作为科学发展的重要内容,围绕重点区域、重点层次加大探索力度,初步构建了城乡一体化发展新格局。一是加强规划引导。在全省县级率先编制了城乡一体化规划,把全县1138平方公里作为一个整体统盘考虑,对整个县域范围内的产业、人口、用地、城乡建设、公共服务、生态环境等10个方面进行统筹布局,一体规划、覆盖到村,为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提供了总体指导。二是主体板块带动。根据产业特点和发展趋势,规划了县中心城区、县经济开发区、广饶滨海新区、孙子文化旅游区、大王稻庄城乡一体化示范区“五大主体板块”,分别明确功能定位、区划范围、行政体制并加紧推进实施,带动了产业资源整合和城乡统筹发展。县经济开发区去年完成工业总产值600亿元,在全省140个省级开发区综合评价中列第21位。大王稻庄城乡一体化示范区工业总量突破1000亿元,大王经济开发区上升为省级经济开发区,成为全省第一个设在乡镇的省级经济开发区。按照新城区、新园区、新景区“三区合一”的功能定位,规划了130平方公里的滨海新区并启动开发,为广饶长远发展开辟了新的空间。三是统筹乡镇发展。针对乡镇之间发展不够平衡的实际,对乡镇进行了行政区划调整,把原属县级的11类27项审批权限下放到乡镇,并分3个“梯队”进行差别化考核,引导发达乡镇更好更快发展、中等乡镇加速崛起、基础薄弱乡镇加快赶超。全县有4个乡镇财政收入过7000万元,大王镇进入全国百强镇行列。四是试点推进农村新型社区建设。坚持规划一步到位、建设分步实施,编制实施了全县农村新型社区建设总体规划,并结合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和土地综合整治,在全县规划启动了16个农村新型社区建设,带动完成了20个村(居)搬迁改造,实现了促进城乡统筹、改善群众生活、置换发展用地“多赢”。

  (六)坚持优化环境促发展,着力提升城乡环境。把环境建设作为科学发展的重要保障,坚持每年确定一个主题、实施一系列环境提升行动,着力优化发展环境。一是持续优化生态环境。围绕建设生态文明示范区的目标,跨年度实施了水气污染治理、“三网”绿化提升、城乡环境综合整治三大专项行动。近两年先后配套实施了总投资25亿元的42个环保治理项目,依法取缔“土小”污染企业198家,大气和流域水质显著改善。以争创全国生态绿化先进县为目标,系统推进骨干道路和环城、环镇绿化提升,近两年累计植树近1800万株,林木覆盖率达到30%。深入落实全省开展的“乡村文明行动”,全面推行了农村垃圾集中清运处理工程,营造了整洁优美、干净有序的乡村环境。二是着力提升城市环境。制定实施了国家园林城市等一系列创城计划,以创促建,带动实施了总投资120亿元的80个重点城建项目,先后实施了孙武路两侧拆迁改造等一批连片改造工程,完成了潍高路改线等一批重大基础建设工程,建成了文体中心、会展中心等一批标志性建筑组群,完成了城区拆墙扩绿、城市绿轴等一批园林绿化工程,县城建成区面积扩大到20平方公里,城区绿化覆盖率提高到42%,城市规模、形象与品位同步提升,先后创建为全国文明县城、国家卫生县城、国家园林县城,荣获山东省适宜人居环境奖。三是营造文明向上的人文环境。坚持以先进文化引领社会风尚,深入开展“从我做起,走向文明”主题实践活动,扎实推进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社会文明程度不断提高。连续举办了六届中国广饶?孙子国际文化旅游节,在弘扬传统文化、促进对外交流方面成果显著。我县被表彰为全国文化先进县。以建党90周年为契机,广泛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庆祝活动,以此鼓舞人心、凝心聚力,营造了团结向上、拼搏奋进的浓厚氛围。四是维护安全稳定的社会环境。深入推进“平安广饶”建设,扎实开展“综治基层基础规范化建设年”活动,探索建立了城市社区联防联治、农村“治安综合保险”等多项新机制,进一步夯实了综治基层基础。加强信访突出问题排查调处,坚持开展县级领导定期公开接访、包案处访活动,使一大批信访突出问题得到有效解决,维护了社会大局稳定。我县被表彰为全国首批平安建设先进县,在全国第一个整县制创建为全国安全社区。

  (七)坚持保障和改善民生,持续增进群众福祉和社会和谐。把社保利民、就业富民、解困惠民作为民生工作的重点,近年来全县财政支出60%以上用于民生。一是就业富民。统筹抓好高校毕业生、下岗职工、就业困难人员等重点人群的就业工作,近两年全县新增城镇就业岗位1万个,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2.9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稳定在1.5%左右,保障了城乡居民持续增收。2010年全县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1247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8794元。二是社保利民。不断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扩大社会保险覆盖面,提高各类社会保障标准。新农合年人均财政补助标准提高到225元,总体筹资水平提高到275元;在全省首家设立了县级大病补偿基金并逐年增长,对年度医药费用超过3万元的参合农民给予70%的补偿,较好地解决了因病致贫、因病返贫问题;启动实施了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工作,为全县60岁以上农村居民每人每月发放养老金60元,农村居民生活保障水平进一步提高。三是公共事业惠民。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战略,投资1.1亿元实施了校舍安全、幼儿园改造提升等工程,实现了城乡教育均衡发展,被表彰为全省学前教育先进县。积极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不断加大公共卫生投入,改扩建村级标准化卫生室100处,农村医疗服务水平不断提高。不断加大保障性住房建设力度,建成廉租住房543套,经济适用房1850套,农村特困群众安居房677户,城乡低收入家庭住房难问题基本解决。制定实施了农村公路三年建设改造计划,修建改造县乡公路、连村路155公里,进一步改善了城乡群众生活条件。今年以来,又投入3.6亿元办了10件惠民实事,进一步增进了群众福祉。

  (八)全面加强改进党的建设,不断提升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深入贯彻落实胡总书记视察时重要讲话和指示精神,开展了“红旗党支部”创建活动,培育出一批基层党建与产业富民相结合的先进典型。大力倡树“干事创业”的干部队伍导向,深入弘扬用心干事、用力干事、立说立行、团结干事和廉洁从政“五种风尚”,各级干部的进取意识、工作标准和工作执行力明显提升,整体保持了干事创业、勇争一流的鲜明特征。始终坚持和完善民主集中制,重大事项都由集体研究决定,积极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自觉接受监督,各级领导班子民主执政、科学执政水平进一步提升。以“县权”公开为核心,统筹推进全县上下党务公开、政务公开、村务公开、厂务公开,做到“公开是常态,不公开是例外”,推进一切权力在阳光下运行,初步构建了决策科学、执行顺畅、监督有力的权力运行体系。扎实推进反腐倡廉建设,探索推行了廉政风险防控机制,构建了惩防并举、重在预防的廉政建设新格局,保持了廉洁勤政的政治生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