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民生网:首页 > 综合 > 飞越视界

画家——刘青砚

时间:2014-02-09  来源:山东民生网  作者:山东民生网

   画家——刘青砚.jpg画家——刘青砚.jpg画家——刘青砚.jpg

    悬挂于山东大厦国际会议厅的一幅高2.17米、宽6.70米的巨幅油画作品受到了今年山东省“两会”参会人士的普遍赞誉。

    整幅油画是由四个内容及画面平行排列组合,表现的内容分别为“梅”“兰”“竹”“菊”。以油画这一西方舶来材质来表现中国绘画的传统素材,在国内外的油画艺术作品中实属罕见。该画主创画家刘青砚在谈到创意时说:“首先缘于对画的载体即国际会议厅这一特殊环境上的考虑;一是应该认识到油画是具国际性的绘画材质,这对于云集该厅开会的尤其是国外的政要、商贾和其他各领域君子们是有其认同感和亲和力的,将其材质来表现中国绘画的素材之意,是‘洋为中用’,借西方形式注入东方的文化元素。也就是说两者结合,试图能使该作品呈现出一种国际性。二是这里毕竟不是美术馆博物馆,其功用是会议,环境氛围庄重整洁,也许表现中国绘画中的某些素材,才能有效地把握西画中的那些浮光掠影的色彩变幻感,以及凹凸起伏的形态性的塑造。另外,该画承载的南墙体其装修界面是孤型的,也只能将这一整幅画分割安排装置。”

    整幅画面在刘青砚和刘宏两位伉俪的笔下,呈棕红色调,看上去有一种古雅之感,并与会议厅环境十分和谐。从构图章法上自左向右,梅兰竹菊每个板块既可独立观赏,又幅幅相依,在构图处理上以梅枝、竹叶、寿石、菊花、兰草和山泉溪流等具体物象穿插贯通,相构互映,像是一气哈成,呈现出一种剪水断冰无俗痕的整体气韵。在画面近中心的上端画有一轮晨月,由此晕罩的画域则是浩渺的山峦叠泉。画家运用的是意象表现的手法,运笔有秩地将人们的视线引向如嫩寒清晨的群峦潺水之间,从而使人感受到一种“凭借四君之鉴,悠然南山之邈”的境界。画面中心的虚谷浩渺的意境建构,是由画家采用了以梅枝、兰草、寿石、水流、竹叶、鹂鸟以及菊花等具体物象,形成一个大的“环抱形”构图。这种以实衬虚、以形托意的中国绘画传统表现手法,油画家把握运用得如此之妙,说明他们也深谙中国绘画之道。

    不仅如此,就每个画面而言,在第一幅的《梅》图中,梅枝在画家的处理时横出悬垂用笔雄逸,有苍龙出岫之势。而梅花疏密于如铁枝柯之间,繁而劲,清而健,与枯枝相依互映,荣枯雅态各得其妙。可谓是“千花万蕊、璀璨笔端”之作。画家将兰草置于晨月之下和孤山溪水之间,兰花间或之中,试图赋予兰草一种“疏瘦仍清妍”和“折叶映月影”的意境。在《竹》的画面中,画家画竹取自传统“没骨”画法并十分讲究枝剪而叶裁的处理,在法度中追求笔法的奔腾恣肆,但又不失其刚劲奇崛、骨健气清的竹之风骨。画家画菊更像是信手捻来、随境涂鸦。在用笔用刮刀堆砌的处理上富有“笔落一时收不住,石棱留得一拳斜”的境界。

    以西方绘画的工具材料来表现中国绘画的传统素材,对于从事油画创作的人来说不可思议,这不仅包括技术层面的内容,就其所要呈现的文化内质因素,以及就东西方画家们既有的文化心性而言,也有“井水”与“河水”之别。具有俄罗斯留学背景的两位教授,勇于涉足东西方的文化,本身的意义应该是大于创作本身抑或是画的价值。值得幸庆的是这幅巨制完成上墙后得到普遍好评。著名旅美画家张宏宾观后称该画为“在中西结合的油画作品中是一幅难得的杰构之作。”著名美术鉴赏与收藏家、美术教育家孙长林观后谓之“享受了一次文化大餐”;画家卢洪刚教授则指出:“……以其成果行进演绎在吴冠中先生所倡导的中国油画民族化的路上”。

    与其说该油画对于刘青砚教授夫妇是艺术旅途上的一次探索,不如说是他们将这幅画作为载体,实现着自己的艺术理念。是的,选题于“四君子”并实施于表现,我想也不是处于偶然,他们本身也是具有思想或说有理想和境界的儒雅君子。即使在他们平时的艺术实践中,也十分注重于“依仁游艺”即古代“比德”的艺术传统。

    当然,做有道德理想的“君子”更多意指为人的方面,当绘画具体为一种造型艺术时,需解决的还有更为重要的包括专业方面的技能。而事实上,刘青砚教授在2002年底自俄罗斯获博士学位回国后的近十年里,始终在关乎油画的中国民族化方面不懈探究,且逐步形成其风格特点。
   9.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