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民生网:首页 > 综合 > 飞越视界

著名画家——常朝晖

时间:2014-02-13  来源:山东民生网  作者:山东民生网

 常春辉.jpg

   古人云,绘画乃心境之物,一切笔墨、造型、意境均是心境之反映,每一幅画作都是作者的所思、所想、所探、所求和所悟。翻开常朝晖先生的绘画,其对于世界的体验,对于人生的感悟,皆在画面上以笔墨、线条、色彩、块面和结构等感性符号传递,赋予了画家的精神内涵。不论是色彩上的古朴淡雅,还是绘画技巧上的疏密浓淡,意境上的含蓄蕴藉,意蕴悠远。它给观者带来的是视觉上的审美盛宴,是精神上的诗意栖居,是灵魂上的休憩净化。

    明代唐志契说:“凡学画山水者,看真山真水,极长学问,便脱时人笔下套子,便无作家俗气。”此语有力地证明了创作山水画要到自然山水中去,深入、细微地观察自然万物,认真地去研究自然美的规律,发现自然界的美妙。作品《观澜桥》正是他写生作品的佳作,桥峦起伏、亭台轩榭、林木交错,是客观山水形貌不做照搬式的速写和记录,在点线面块的交织中,恰当留下色彩发挥的空间,缀以少许亮色做冷暖过渡,使笔墨的表现与整体色调里的具体物象相吻合,笔线、墨点、色块与物象若即若离。笔墨之处,皆是乘物有心。

    结合常朝晖的个人经历,我们不难发现,这情与画、意与象的结合是必然的。常朝晖很小就喜欢画画,家庭环境对其美术兴趣的培养也极为有利。他舅父是画家陈维信,潜移默化的影响让常朝晖产生了浓厚的中国画情节。后来,他考入山东艺术学院,接受全面正规的学院派绘画体系训练。在山艺学习期间,他的收获不仅在于较为扎实的传统绘画功底,更重要的是具备了广泛的审视现代中国画发展的开放性思维。毕业后,常朝晖幸运地走进山东省美术馆,后又转到山东画院,成为一名专业画家。常朝晖勤于创作,勤于思考,其画作中一切手法的存在和调用,都展现了一种自我追求的境界、一种博大的抒情气概,一种“神”与“韵”的追求,一种生生不息的生命享受,令品评者如夏饮甘泉、冬辍醇酿,陶然乎山光水色之间,超拔乎太虚无极之境,尘虑顿去,精神灿然。

    在艺术圈成名较早的常朝晖,具有责任感和宽容感,积极、严肃地关注当下文化状态及其存在方式,以明确的艺术方向对各种造型因素及材料性质进行革新。就其作品构成而言,业内人士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了解析:一为以传统的文化为母体,参以外来因素并使之产生共鸣,画家多以满构成的图式来完成情感表达,既讲究用笔法度、墨韵浸染,又注重色彩营造的亚光感,使作品所表现的玄远境界具有现代意味;二为当代文化语境的感知与传统文化的审美相挂钩,作品高古典雅而又鲜活生动,这里面不仅流露出画家对传统的迷恋,而且更有时代的气息。因此,这两方面的情感在笔墨、气韵中得以交融,使画作形成了一种架构中外、弥漫古今的立体框架,孕育成了画家作品的语言风格。

    笔者认为,常朝晖用鲜明独特的个性化水墨语言创作着,传统积淀厚实的笔墨技巧,全新的审美思维,使之能够在色彩以及图式语言等方面取得有益的尝试与探索。他通过中国古典山水的发展和继承脉络,找出其发展过程中关键的承接点,并探索每个关键点的继承和创新的途径和方法,守住中国画的根和魂,创造出充满时代气息的最新颖、最美好图画的必由之路。

    虚灵是常朝晖山水画的重要美学风格。从他为作品起的题目,如《深山问答》《一廉风雨》《静观水月》《眠云秋韵》等,便可以看出端倪。这些有着诗一样美妙的境界、禅宗意味浓郁的文字,不用看作品就会知道这是多么旖旎的风光。常朝晖要表达心中梦幻的自然,而不是写实的具象山水。因而,他在墨色冲撞间,追求一种高古朴拙的雅韵。

    常朝晖的山水画之所以耐得住品味,绘画技术层面处理得精致是一个重要因素。他对树木符号化的刻画,并非粗率的勾勒,而是细细思索之后了然于胸的考究布排。树木的形状姿态随意舒张,与弥漫在画面中流动的云气呼应配合。在他的艺术创作中,画中无论哪块黑白都能自然地做到相连相绕,起承转合井井有条。各种干湿浓淡的线条和墨块质感的对比使画面本身达到了丰富和矛盾的和谐统一。

    历代艺术家都强调“书画同源”“善书者必善画,善画者必善书”,不借助书法则无以在国画中尽情地造型写意。常朝晖的书法在纸上呈现出轻重、浓淡等种种变化。书写时,毛笔仿佛变成身体的一部分,自身所有的修养、修炼似乎都可以顺着神经传入笔端,这线条便有了精神内涵……

    济南怡文轩艺术交流中心、策展人王小杰说,山水画家常朝晖是“纯艺术”的追求者,也是继承经典后的“自我表现”性的个性伸张者。读解他的作品,给人以深刻的印象正是他的笔墨形态、笔墨美感、笔墨质量与由此聚合的力逼经典的艺术取向。常朝晖踏踏实实、坚韧不拔、不投机、不取巧,抓住中国画的“主心骨”、笔墨之“慧根”,修身养性、净化心灵,坚持精神的历练、道德的持守、情感的培养、哲学的浸润,使自己达到忘我的境界,将自己的精神贯通到自然生命之中,与之相鼓荡、相融合。这样,绘画中“形神相离”的问题彻底解决,画面也就“活”了起来。

    品读常朝晖的《华山北峰》《白云峰》《沧浪亭看山楼》《留园曲溪楼》等力作,可以看出,画家均在肆意涂抹中勾勒山之形态,又以元四大家之一的王蒙笔意书写山之筋骨,并用墨色的浸润来增强画面的完美感,加之半隐的房舍也因此感觉显得既幽远又神秘,完美地再现了古老的哲学形态。在这里,画家又对部分山石施以赭石色,层层铺染,颇有西方绘画的视觉效果,并借助墨的浸染,使其浓艳的色彩去甜弃俗,统一在浑然的作品意境时,进行着传统文化与外来思潮的整合,具有了现实的意义。

    梁启超说:“境者,心造也。一切物境皆虚幻,唯心所造之境为真实。”艺术需要更多的感情投入,有感而发和充满幽深意境的作品才能打动人。常朝晖正沿着他所认定的目标——“画出一种源于自然又高于自然的意境”坚定地走下去,寓情山水,因心造境,笔墨由心,画随意出。我相信他的艺术一定会为大众所赏识,必能终成大器。

    相关链接

    常朝晖,1968年生于山东济南,祖籍青岛即墨市。1991年毕业于山东艺术学院,2009年结业于中国国家画院龙瑞工作室。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山东省美协理事、山东画院高级画师、文化部青联委员、山东省政协委员、山东省致公党画院副院长。

9.jpg